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唐诗
>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上一卷
下一卷
箫
汀
年
劫
人
乌
绵
晃
地
川
金
玉
李
奉
鼓
洲
移
尽
似
疑
联
朗
派
通
堤
辂
乂
和
杂
归
石
灰
隔
填
杞
扶
紫
黑
重
寻
晦
汾
棹
故
犹
河
海
树
桑
泉
水
晦
春
日
讴
晚
留
识
秋
处
周
出
流
浸
游
赏
幸
昆
明
池
应
制
李乂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原文
玉辂寻春赏,金堤重晦游。川通黑水浸,地派紫泉流。晃朗扶桑出,绵联杞树周。乌疑填海处,人似隔河秋。劫尽灰犹识,年移石故留。汀洲归棹晚,箫鼓杂汾讴。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评点
李乂《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赏析玉辂寻春赏,金堤重晦游。春日骋览之际,乘坐玉辂,寻觅花春之景,沿着金堤细细游玩。川通黑水浸,地派紫泉流。河川连通而来的黑水波涛滔滔,地下涌出的紫泉水悠悠流淌。晃朗扶桑出,绵联杞树周。耀眼的太阳升起,照亮了大地,杞树在四周茂密地连绵生长。乌疑填海处,人似隔河秋。漆黑铺天的乌云像是要填满大海,人们宛如隔岸相望,感觉到了深秋的凄凉。劫尽灰犹识,年移石故留。灾难结束后的废墟依旧能被人们察知,岁月如跃动的石头,静静地停驻留存。汀洲归棹何限也兮。返舟归去的小岛,何曾受到限制之乎者也兮。这首《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是唐代宰相李乂的作品。李乂以浓烈的诗情勾勒出了昆明池的景色,在写景之中表现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整首诗运用了平实而优美的语言,以其独特的文雅之风,引领读者进入昆明池幽静而神奇的世界。诗中通过玉辂寻春、金堤重晦的描述,勾勒出了昆明池春日游览的美妙景致。而“川通黑水浸,地派紫泉流”,则用生动的字眼描绘出了昆明池水系的奇特气象。在诗句中穿插的“之乎者也兮”使诗句更富雅致。诗的后半部分,通过乌云铺天、人似隔岸的描写,表达了深秋凄凉的感觉,又通过“劫尽灰犹识,年移石故留”的词句,表达对时间流逝不可挽回的思考。最后一句“汀洲归棹何限也兮”,以开放的姿态留给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整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文笔,道出了大自然的美丽,以及人对时间流转和生命的感慨。这种文言文风格的诗作,表现了古代文人的高尚情操和豁达态度,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乂
简介
简介暂无
李乂
的其它诗歌
饯唐永昌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元日恩赐柏叶应制(景龙四年)
侍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
奉和三日祓禊渭滨
夏日都门送司马员外逸客孙员外佺北征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奉和幸大荐福寺(寺即中宗旧宅)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
陪幸韦嗣立山庄应制(一作宋之问诗)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享龙池乐第八章
奉和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应制(一作陪幸五王宅)
寄胡皓时在南中
饯许州宋司马赴任
饯唐州高使君赴任
哭仆射鄂公杨再思
故赵王属赠黄门侍郎上官公挽词
淮阳公主挽歌
故西台侍郎上官公挽歌
高安公主挽歌二首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兴庆池侍宴应制
侍宴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幸白鹿观应制
次苏州
闰九月九日幸总持寺登浮图应制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奉和春日游苑喜雨应诏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
陪幸临渭亭遇雪应制
奉和九日侍宴应制得浓字
送沙门弘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
招谕有怀赠同行人(一作李义府诗)
春日侍宴芙蓉园应制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诗句
箫鼓杂汾讴
汀洲归棹晚
年移石故留
劫尽灰犹识
人似隔河秋
乌疑填海处
绵联杞树周
晃朗扶桑出
地派紫泉流
川通黑水浸
金堤重晦游
玉辂寻春赏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最近文章
饭热鱼鲜香经典翻译和点评
白居易《吟四虽(杂言)》中的名句赏析
“不禅不动即如如”到底说了什么?
专家评点“五度龙门点额回”
白居易《池上闲咏》中的名句赏析
今日北窗下中的哲理和妙处
揭秘《衰荷》中蕴含的名句“更绕衰丛一匝看”
十五年前陈结之——白居易
难与簟相亲出自哪里
揭秘《在家出家》中蕴含的名句“从今家事不相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