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後漢書 李賢注-(南朝宋)範燁 編繏,(唐)李賢 等注
後漢書 李賢注目录:
後漢書卷一上 光武帝紀第一上
後漢書卷一下 光武帝紀第一下
後漢書卷二 顯宗孝明帝紀第二
後漢書卷三 肅宗孝章帝紀第三
後漢書卷四 孝和孝殤帝紀第四
後漢書卷五 孝安帝紀第五
後漢書卷六 孝順孝沖孝質帝紀第六
後漢書卷七 孝桓帝紀第七
後漢書卷八 孝靈帝紀第八
後漢書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
後漢書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
後漢書卷十下 皇后紀第十下
後漢書卷十一 劉玄劉盆子列傳第一
後漢書卷十二 王劉張李彭盧列傳第二
後漢書卷十三 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
後漢書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傳第四
後漢書卷十五 李王鄧來列傳第五
後漢書卷十六 鄧寇列傳第六
後漢書卷十七 馮岑賈列傳第七
後漢書卷十八 吳蓋陳臧列傳第八
後漢書卷十九 耿弇列傳第九
後漢書卷二十 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第十
後漢書卷二十一 任李萬邳劉耿列傳第十一
後漢書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
後漢書卷二十三 竇融列傳第十三
後漢書卷二十四 馬援列傳第十四
後漢書卷二十五 卓魯魏劉列傳第十五
後漢書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第十六
後漢書卷二十七 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第十七
後漢書卷二十八上 桓譚馮衍列傳第十八上
後漢書卷二十八下 馮衍傳第十八下
後漢書卷二十九 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第十九
後漢書卷三十上 蘇竟楊厚列傳第二十上
後漢書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傳第二十下
後漢書卷三十一 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第二十一
後漢書卷三十二 樊宏陰識列傳第二十二
後漢書卷三十三 朱馮虞鄭周列傳第二十三
後漢書卷三十四 梁統列傳第二十四
後漢書卷三十五 張曹鄭列傳第二十五
後漢書卷三十六 鄭范陳賈張列傳第二十六
後漢書卷三十七 桓榮丁鴻列傳第二十七
後漢書卷三十八 張法滕馮度楊列傳第二十八
後漢書卷三十九 劉趙淳于江劉周趙列傳第二十九
後漢書卷四十上 班彪列傳第三十上
後漢書卷四十下 班彪列傳第三十下
後漢書卷四十一 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三十一
後漢書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傳第三十二
後漢書卷四十三 朱樂何列傳第三十三
後漢書卷四十四 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
後漢書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
後漢書卷四十六 郭陳列傳第三十六
後漢書卷四十七 班梁列傳第三十七
後漢書卷四十八 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
後漢書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第三十九
後漢書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傳第四十
後漢書卷五十一 李陳龐陳橋列傳第四十一
後漢書卷五十二 崔駰列傳第四十二
後漢書卷五十三 周黃徐姜申屠列傳第四十三
後漢書卷五十四 楊震列傳第四十四
後漢書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傳第四十五
後漢書卷五十六 張王种陳列傳第四十六
後漢書卷五十七 杜欒劉李劉謝列傳第四十七
後漢書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
後漢書卷五十九 張衡列傳第四十九
後漢書卷六十上 馬融列傳第五十上
後漢書卷六十下 蔡邕列傳第五十下
後漢書卷六十一 左周黃列傳第五十一
後漢書卷六十二 荀韓鍾陳列傳第五十二
後漢書卷六十三 李杜列傳第五十三
後漢書卷六十四 吳延史盧趙列傳第五十四
後漢書卷六十五 皇甫張段列傳第五十五
後漢書卷六十六 陳王列傳第五十六
後漢書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第五十七
後漢書卷六十八 郭符許列傳第五十八
後漢書卷六十九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
後漢書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第六十
後漢書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雋列傳第六十一
後漢書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
後漢書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
後漢書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
後漢書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
後漢書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
後漢書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
後漢書卷七十七 酷吏列傳第六十七
後漢書卷七十八 宦者列傳第六十八
後漢書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
後漢書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
後漢書卷八十上 文苑列傳第七十上
後漢書卷八十下 文苑列傳第七十下
後漢書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雋列傳第六十一
後漢書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
後漢書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
後漢書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
後漢書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
後漢書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
後漢書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
後漢書卷七十七 酷吏列傳第六十七
後漢書卷七十八 宦者列傳第六十八
後漢書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
後漢書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
後漢書卷八十上 文苑列傳第七十上
後漢書卷八十下 文苑列傳第七十下
後漢書卷八十一 獨行列傳第七十一
後漢書卷八十二上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上
後漢書卷八十二下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下
後漢書卷八十三 逸民列傳第七十三
後漢書卷八十四 列女傳第七十四
後漢書卷八十五 東夷列傳第七十五
後漢書卷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
後漢書卷八十七 西羌傳第七十七
後漢書卷八十八 西域傳第七十八
後漢書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傳第七十九
後漢書卷九十 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
後漢書志第一 律歷上
後漢書志第二 律曆中
後漢書志第三 律曆下
後漢書志第四 禮儀上
後漢書志第五 禮儀中
後漢書志第六 禮儀下
後漢書志第七 祭祀上
後漢書志第八 祭祀中
後漢書志第九 祭祀下
後漢書志第十 天文上
後漢書志第十一 天文中
後漢書志第十二 天文下
後漢書志第十三 五行一
後漢書志第十四 五行二
後漢書志第十五 五行三
後漢書志第十六 五行四
後漢書志第十七 五行五
後漢書志第十八 五行六
後漢書志第十九 郡國一
後漢書志第二十 郡國二
後漢書志第二十一 郡國三
後漢書志第二十二 郡國四
後漢書志第二十三 郡國五
後漢書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
後漢書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
後漢書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
後漢書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
後漢書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
後漢書志第二十九 輿服上
後漢書志第三十 輿服下
後漢書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
州郡 縣鄉 亭里 匈奴中郎將 烏桓校尉 護羌校尉 王國 宋衛國 列侯 關內侯 四夷國 百官奉
外十二州,每州刺史一人,六百石。本注曰:秦有監御史,監諸郡,漢興省之,但遣丞相史分刺諸州,無常官。孝武帝初置刺史十三人,秩六百石。〔一〕成帝更為牧,秩二千石。建武十八年,復為刺史,十二人各主一州,其一州屬司隸校尉。〔二〕諸州常以八月巡行所部郡國,〔三〕錄囚徒,〔四〕考殿最。〔五〕初歲盡詣京都奏事,〔六〕中興但因計吏。〔七〕
〔一〕 古今注曰:「常以春分行部,郡國各遣一吏迎界上。」
...更多
後漢書志第二十九 輿服上
玉輅 乘輿 金根 安車 立車 耕車 戎車 獵車 軿車 青蓋車 綠車 皁蓋車 夫人安車 大駕 法駕 小駕 輕車 大使車 小 使車 載車 導從車 車馬飾
書曰:「明試以功,〔一〕車服以庸。」〔二〕言昔者聖人興天下之大利,除天下之大害,躬親其事,身履其勤,憂之勞之,不避寒暑,使天下之民物,各得安其性命,無夭昏暴陵之災。是以天下之民,敬而愛之,若親父母;則而養之,若仰日月。夫愛之者欲其長久,不憚力役,相與起作宮室,上棟下宇,以雍覆之,欲其長久也;敬之者欲其尊嚴,不憚勞煩,相與起作輿輪旌旗章表,以尊嚴之。斯愛之至,
...更多
後漢書志第三十 輿服下
冕冠 長冠 委貌冠 皮弁冠 爵弁冠 通天冠 遠遊冠 高山冠 進賢冠 法冠 武冠 建華冠 方山冠 巧士冠 卻非冠 卻敵冠 樊噲冠 術氏冠 鶡冠 幘 佩 刀 印 黃赤綬 赤綬 綠綬 紫綬 青綬 黑綬 黃綬 青紺綸 后夫人服
上古穴居而野處,衣毛而冒皮,未有制度。後世聖人易之以絲麻,觀翬翟之文,榮華之色,乃染帛以效之,始作五采,成以為服。見鳥獸有冠角〈冉頁〉胡之制,遂作冠冕纓蕤,以為首飾。凡十二章。故易曰:「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
...更多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顾禄
(宋)灌圃耐得翁
清·陆世仪
(清)王必昌 纂輯
明·陈玮
郭廷以
(清)杨景淐
(宋)灌圃耐得翁
清·张凤羽
周·公孙龙
明·李辅
明·余邵鱼
清·何澹安
明·柯丹邱
唐·李善
前蜀·杜光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