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大明會典-(明)李東陽 等纂
大明會典目录:
大明會典
御製大明會典序
御製大明會典序
御製重修大明會典序
皇帝敕諭內閣一
皇帝敕諭內閣二
皇帝敕諭內閣三
會典凡例
纂輯諸書
會典文職衙門、武職衙門
大明會典卷之一
大明會典卷之二
大明會典卷之三
大明會典卷之四
大明會典卷之五
大明會典卷之六
大明會典卷之七
大明會典卷之八
大明會典卷之九
大明會典卷之十
大明會典卷之十一
大明會典卷之十二
大明會典卷之十三上
大明會典卷之十三下
大明會典卷之十四
大明會典卷之十五
大明會典卷之十六
大明會典卷之十七
大明會典卷之十八
大明會典卷之十九
大明會典卷之二十
大明會典卷之二十一
大明會典卷之二十二
大明會典卷之二十三
大明會典卷之二十四
大明會典卷之二十五
大明會典卷之二十六
大明會典卷之二十七
大明會典卷之二十八
大明會典卷之二十九
大明會典卷之三十
大明會典卷之三十一
大明會典卷之三十二
大明會典卷之三十三
大明會典卷之三十四
大明會典卷之三十五
大明會典卷之三十六
大明會典卷之三十七
大明會典卷之三十八
大明會典卷之三十九
大明會典卷之四十
大明會典卷之四十一
大明會典卷之四十二
大明會典卷之四十三
大明會典卷之四十四
大明會典卷之四十五
大明會典卷之四十六
大明會典卷之四十七
大明會典卷之四十八
大明會典卷之四十九
大明會典卷之五十
大明會典卷之五十一
大明會典卷之五十二
大明會典卷之五十三
大明會典卷之五十四
大明會典卷之五十五
大明會典卷之五十六
大明會典卷之五十七
大明會典卷之五十八
大明會典卷之五十九
大明會典卷之六十
大明會典卷之六十一
大明會典卷之六十二
大明會典卷之六十三
大明會典卷之六十四
大明會典卷之六十五
大明會典卷之六十六
大明會典卷之六十七
大明會典卷之六十八
大明會典卷之六十九
大明會典卷之七十
大明會典卷之七十一
大明會典卷之七十二
大明會典卷之七十三
大明會典卷之七十四
大明會典卷之七十五
大明會典卷之七十六
大明會典卷之七十七
大明會典卷之七十八
大明會典卷之七十九
大明會典卷之八十
大明會典卷之八十一
大明會典卷之八十二
大明會典卷之八十三
大明會典卷之八十四
大明會典卷之八十五
大明會典卷之八十六
大明會典卷之八十七
大明會典卷之八十八
大明會典卷之八十九
大明會典卷之九十
大明會卷之九十一
大明會典卷之九十二
大明會典卷之九十三
大明會典卷之九十四
大明會典卷之九十五
大明會典卷之九十六
大明會典卷之九十七
大明會典卷之九十八
大明會典卷之九十九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一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二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三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四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五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六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七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八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九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十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十一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十二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十三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十四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十五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十六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十七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十八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二十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二十一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二十二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二十三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二十四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二十五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二十六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二十七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二十八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二十九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三十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三十一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三十二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三十三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三十四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三十五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三十六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三十七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三十八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三十九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四十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四十一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四十二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四十三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四十四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四十五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四十六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四十七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四十八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四十九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五十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五十一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五十二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五十三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五十四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五十五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五十六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五十七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五十八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五十九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六十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六十一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六十二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六十三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六十四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六十五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六十六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六十七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六十八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六十九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七十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七十一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七十二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七十三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七十四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七十五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七十六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七十七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七十八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七十九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八十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八十一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八十二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八十三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八十四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八十五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八十六
大明會典之一百八十七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八十八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八十九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九十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九十一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九十二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九十三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九十四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九十五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九十六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九十七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九十八
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九十九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一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二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三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四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五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六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七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八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九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十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十一之一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十一之二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十二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十三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十四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十五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十六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十七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十八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十九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二十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二十一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二十二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二十三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二十四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二十五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二十六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二十七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二十八
大明會典卷之一
宗人府
國初、置大宗正院、秩正一品。洪武二十二年、改為宗人府。設宗人令、左右宗正、左右宗人、掌皇九族之屬籍。以時修其玉牒。書宗。室子女嫡庶名封生卒婚嫁諡葬之事。凡宗室有所陳情、即為上聞、聽天子命。初以親王領之。後但以勳戚大臣攝府事。不備官凡東宮親王位下、各擬名二十字。日後生子及孫、即以上聞、付宗人府。所立雙名、每一世取一字以為上字。其下一字、臨時隨意選擇。編入玉牒。至二十世後、照例續添。永為定式。下字俱用五行偏傍者、以火土金水木為序。惟靖江王府不拘東宮位下
允文遵祖訓 欽武大
...更多
大明會典卷之二
吏部
尚書、左右侍郎、掌天下官吏選授勳封考課之政令。其屬初有四子部、曰總部、曰司封、曰司勳、曰考功。後改總部為選部。又改選部為文選、司封為驗封、司勳為稽勳、考功仍舊。俱稱清吏司。建置沿革、詳見官制
文選清吏司
郎中、員外郎、主事、掌天下官吏班秩品命。凡銓綜選授之典、注擬黜陟之法、各參伍而分理之
【官制一】
國朝建官。初置中書省、設左右丞相等官。其屬有四部、分治錢穀、禮儀、刑名、營造之務。洪武元年、始置吏
...更多
大明會典卷之三
【官制二】
【南京官】
南京官裁減不一、今止書其見設者
南京宗人府
經歷一員
南京吏部
尚書一員
右侍郎一員【萬曆三年革、十一年復設】
司務一員
文選清吏司郎中一員 主事一員
驗封清吏司郎中一員【舊有主事一員、隆慶四年革】
稽勳清吏司
...更多
大明會典卷之四
【官制三】
【外官】
各承宣布政使司
正官
左右布政使各一員【貴州止設左布政使一員】
左右參政【舊各一員、後因事添革不一。今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廣東、廣西、四川、河南、山西、陝西、雲南、貴州、左參政各一員。山東、左參政二員。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陝西、山東、雲南、右參政各一員。浙江、江西、湖廣、河南、山西、右參政各二員。貴州無】
左右參議【舊各一員、後因事添革不一。今浙江
...更多
大明會典卷之五
【選官】
國初設賢良方正、聰明正直、孝弟力田、通經孝廉等科。或從耆民、及稅戶人材、與科貢之士並用。多出
親擢。其後始定銓選之法。每歲有大選。有急選。有遠方選。有歲貢就教選。間有揀選。有舉人乞恩選。其授官。則有署職、試職、實授。有截替、改降、併省。有徵召、考選、薦起。有帶俸、添註、遙授。事例甚詳、具列於後凡官員作缺。洪武二十六年定、內外官員考滿、侍親、致仕、丁憂、殘疾、極刑、考功司勳來付。案呈本部、立案作缺。類寫缺本、赴內府銓注。如遇本科遷。調改降、及內外衙門開到為事提問等項官員、
...更多
大明會典卷之六
郎中、員外郎、主事、掌百官之封爵誥敕。與夫置吏訓官給符考成之事、咸綜理之
【功臣封爵】
國初因前代之制、列爵五等。非有社稷軍功者不封。子男後革。所封公侯伯、皆給
誥券。或世、或不世、各以功次為差。又有衍聖公世封、駙馬都尉、外戚
恩澤之封。其封同、皆不給券
凡功臣封號。洪正十三年定功臣封號、曰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某公、某侯、食祿若干石。世襲者、曰世襲某公、某侯、食祿若干石。追封者、曰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
...更多
大明會典卷之七
吏員
國初令有司設司吏。許各保貼書二名。其後定設掾史、令史、書吏、司吏、典吏。後又設提控、都吏、人吏、胥史、獄典、攢典。各以政事繁簡為額。永樂二十年、令南京各衙門吏典、原設一二名者、仍舊。三名者、減其一。四名者、減其二。正統元年、裁天下吏員。每房止存司吏一名、典吏二名。景泰三年、令洪武以後添設冗吏。悉行裁革。今即見設名數、備列於後雲。舊隸文選司、今隸此
在京衙門
宗人府
提控一名 典吏二名
中軍都督
...更多
大明會典卷之八
吏役參撥
吏員兩考役滿。起送到京。參撥各衙門。各有資格。後又有辦事之例。按洪武禮制、與諸司職掌、及諸事例、互有異同。今不備著
凡僉充吏役。例於農民、身家無過、年三十以下能書者、選用。但曾經各衙門主寫文案、攢造文冊、及充隸兵與市民、並不許濫充
○洪武二十八年奏准、正軍戶、五丁者、充吏。四丁不許。水馬驛站貼軍雜役養馬等項人戶、四丁以上者、充吏。三丁不許。民戶、兩丁識字。亦許勾充
○宣德元年奏准、一戶有二丁三丁、內一丁充吏。一丁為官者
...更多
大明會典卷之九
行移勘合
洪武初、凡除授官員、皆給勘合到任。十九年、革勘合、而行取官員、及查理事務、仍用之。各布政司、及南北直隸府州、各編一字為號。惟順天不用勘合、故字號缺
浙江布政司寅字 江西布政司已字
湖廣布政司卯字 河南布政司申字
福建布政司亥字 山東布政司未字
山西布政司午字 陝西布政司戌字
四川布政司畢字 廣東布政司辰字
廣西布政司子字 雲南布政
...更多
大明會典卷之十
郎中、員外郎、主事、掌邦國官人之勳級。及名籍喪制歸寧之事。皆覈實、然後定擬
勳級
舊制、文武勳、俱隸稽勳司。後文勳、及公侯伯授勳者。改隸驗封司。武勳、改隸兵部武選司。今文勳仍隸此。凡文勳十、武勳十有二、文官一品至五品。武品一品至六品。歷再考應合授勳者。照依散官始得定擬奏聞給授【 係京堂、單題。其餘上下半年類題】
文勳 【 按洪武禮制。文官正一品、加授上柱國。武官亦如之】
正一品 【 左柱國右柱國】 從一品 【 柱國】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法琳
清·褚瑛
(宋)范致明
(楚)伍子胥
姚秦·鸠摩罗什
(清)丁耀亢
清·释印光
战国·公孙龙
灌圃耐得翁
清·曹庭栋
宋·刘道醇
(南朝宋)郑辑之
薛调
宋·沈作喆
元·王惟一
清·周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