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老子校釋-未知
老子校釋目录:
老子道經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老子德經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章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
七十三章
七十四章
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七十七章
七十八章
七十九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
附錄老子韻例
後記
補遺
補注
老子道經
唐易州龍興觀道德經碑本
錢大昕曰:案河上公注本「道可道」以下為道經卷上,「上德不德」以下為德經卷下。晁說之跋王弼注本,謂其不析道德而上下之,猶近於古。不知陸德明所撰釋文,正用輔嗣本,題云「道經卷上」,「德經卷下」,與河上本不異。晁氏所見者,特宋時轉寫之本,而翻以為近古,亦未之考矣。予家藏石刻道德經凡五本,惟明皇御注本及此本,皆分道經、德經為二,蓋漢、魏以來篇目如此。而此本為初唐所刻,字句與他本多異。如「無」作「无」,「愈」作「俞」,「芸」作「云」,「譽」作「豫」,「荒」作「忙」,
...更多
一章
洪頤烜曰:道德經王輔嗣本,今世所行,俱有分章。此本雖不記章數,然每章皆空一格以別之。其中亦有與今王本不同者,如今王本「道沖而用之」至「象帝之先」為三章,「天地不仁」至「不如守中」為四章,「谷神不死」至「用之不勤」為六章,此本皆並為一。「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今王本屬十二章,此本無「故」字,二句屬下章之首。「重為輕根,靜為躁君」,今王本為二十七章,此本屬上章之末。陸德明老子音義已為後人改變其分章,惜不得與此一本證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俞正燮曰:老
...更多
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謙之案:淮南道應訓引下句作「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彭耜曰:「達真、清源『皆知善之為善』上,並有『天下』二字。」范應元本同,范註云:「古本。」又論語集解義疏九引「皆知」,並作「以知」。廣明本、趙孟頫本引下「已」作「矣」,李道純本上「已」作「矣」,蘇轍本、董思靖本兩「已」並作「矣」。「已」「矣」古可通用。說文五:「矣,語已詞也,從矢,聲。」字亦作「已」。
故有无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更多
三章
不上賢,使民不爭;
嚴可均曰:各本「上」作「尚」。 羅振玉曰:敦煌本作「不上寶」。
謙之案:作「上」是也。「寶」字疑誤。「上」與「尚」同。淮南齊俗訓:「故老子曰『不上賢』者,言不致魚於木,沉鳥於淵。」引亦作「上」,與景龍、敦煌、遂州諸本同。遂州「民」作「人」,下句同。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盜;
謙之案:河上、王、傅、范各本,「盜」下均有「為」字,遂州、敦煌、御注本與此石同省。北堂書鈔
...更多
四章
道沖,而用之久不盈。
謙之案:「沖」,傅奕本作「盅」,「盅」即「沖」之古文。說文皿部:「盅,器虛也。老子曰:『道盅而用之。』」郭忠恕汗簡(上之二)「沖」字,引古老子作 。畢沅曰:「說文解字引本書作『盅』,諸本皆作『沖』,淮南子亦作『沖』,並非是。」蓋器中之虛曰盅,盅則容物,故莊子應帝王篇曰:「太盅莫勝。」
嚴可均曰:「久不盈」,各本作「或不盈」。 羅振玉曰:景龍本作「久」,敦煌本作「又」,乃「久」之訛。
俞樾
...更多
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 〈犭苟〉;聖人不仁,以百姓為 〈犭苟〉。
嚴可均曰:「 〈犭苟〉」,別體字。 羅振玉曰:景龍、廣明二本作「 」,敦煌本作「 」,均「芻」之別構。
謙之案:河上、王弼、傅、范並作「芻狗」。釋文、群書治要及遂州本「芻」作「蒭」。李文仲字鑑曰:「『芻』,說文:『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從二屮,即『草』字也。俗又加『草』,非。」
劉師培曰:案芻狗者,古代祭祀所用之物也。淮南齊俗訓曰:「譬若芻狗土龍
...更多
六章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畢沅曰:陸德明曰:「谷,河上本作浴,云:『浴,養也。』」案後漢陳相邊韶建老子碑銘引亦作「浴神」,是與河上本同。
俞樾曰:「浴」字實無養義。河上本「浴」字當讀為穀。詩小弁篇、蓼莪篇、四月篇並云:「民莫不穀。」毛傳並云:「穀,養也。」「穀」亦通作「谷」。爾雅釋天:「東風謂之谷風。」詩正義引孫炎曰:「谷之言穀,穀,生也,生亦養也。」王弼所據本作「谷」者,「穀」之假字。河上古本作「浴」者,「谷」之異文。
...更多
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
嚴可均曰:「長久者」,河上、王弼「長」下有「且」字。
謙之案:傅、范本同。遂州碑作「天地長久」。又「天長地久」,蓋古有此語,此引而釋之耳。
故能長久。
謙之案:「故」字碑本磨滅不明。「長久」,各本作「長生」。嚴可均曰:「王氏萃編引邢州本與此同。易州石柱及河上、王弼作『長生』,非也。」又案敦煌本與晉紀瞻易太極論引均作「長久」。此「久」字蓋假借為「
...更多
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又不爭。
嚴可均曰:「又不」,河上、王弼作「而不」。
謙之案:御覽五十八引無「善」字,「萬」作「万」。「又不爭」,敦煌、遂州、御注、樓正、司馬光、曹道沖、強思齊、李榮、室町本皆如此。傳、范本作「而不爭」,與王本同。
又案古代道家言,往往以水喻道。管子水地篇曰:「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基也。水者,地之血脈,如筋脈之通流也。」又「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其
...更多
九章
持而盈之,不若其以。
嚴可均曰:「不若其以」,各本作「不如其已」,古字通。
謙之案:後漢書申屠剛對策曰:「持滿之戒,老氏所慎。」「持滿」即「持盈」也。史記樂書:「滿而不損則溢,盈而不持則傾。」此作「持而盈之」,於義為優。荀子宥坐篇:「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孔子喟然而歎曰:『吁!惡有滿而不覆者哉!』」按此即懼其盈之易溢,不若其已也。嚴君平作「殖而盈之」,陳碧虛云:「謂積其財寶也。」謙之案:此蓋涉下文「金玉滿室
...更多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柳华阳
(清)李春芳 编次
元·陈绎曾
春秋卫·王诩
清·戴龙邦
孫子
宋·徐汶滨
清·王宗岳
明·徐纮
(清)梁恭辰
清·祝介
(明)马文升
唐·孟献忠
金·张元素
清·陈浏
太公金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