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老子王弼注-未知
老子王弼注目录:
提要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晁說之跋
熊克重刊跋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
以道佐人主,尚不可以兵強於天下,況人主躬於道者乎。
其事好還。
為始者務欲立功生事,而有道者務欲還反無為,故云,其事好還也。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言師凶害之物也。無有所濟,必有所傷,賊害人民,殘荒田畝,故曰荊棘生焉。
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強。
果,猶濟也。言善用師者,趣以濟難而已矣,不以兵力取強於天下也
...更多
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更多
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道無形不繫常,不可名,以無名為常。故曰道常無名也。樸之為物,以無為心也,亦無名,故將得道莫若守樸,夫智者可以能臣也,勇者可以武使也,巧者可以事役也,力者可以重任也,樸之為物,憒然不偏,近於無有,故曰,莫能臣也。抱樸無為,不以物累其真,不以欲害其神,則物自賓而道自得也。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言天地相合,則甘露不求而自降;我守其真性無為,則民不令而自均也。
...更多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而已矣,未若自知者超智之上也。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勝人者,有力而已矣,未若自勝者無物以損其力,用其智於人,未若用其智於己也。用其力於人,未若用其力於己也。明用於己,則物無避焉,力用於己,則物無改焉。
知足者富。
知足自不失,故富也。
強行者有志。
勤能行之,其志必獲,故曰強行者有志矣。
不
...更多
第三十四章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言道氾濫,無所不適,可左右上下周旋而用,則無所不至也。
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
萬物皆由道而生,既生而不知所由,故天下常無欲之時,萬物各得其所,若道無施於物,故名於小矣。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萬物皆歸之以生,而力使不知其所由,此不為小,故復可名於大矣。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更多
第三十五章
執大象,天下往。
大象,天象之母也,不寒不溫不涼,故能包統萬物,無所犯傷,主若執之,則天下往也。
往而不害,安平太。
無形無識,不偏不彰,故萬物得往而不害妨也。
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言道之深大,人聞道之言乃更不如樂與餌應時感悅人心也。樂與餌則能令過客止,而道之出言,淡然無味,視之不足見則不足以悅其目,聽之不足聞則不足以娛其耳,若無所中然乃用之不可窮
...更多
第三十六章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將欲除強梁,去暴亂,當以此四者。因物之性,令其自戮,不假刑為大,以除將物也,故曰微明也。足其張,令之足而又求其張,則眾所歙也,與其張之不足而改其求張者,愈益而已,反危。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利器,利國之器也。唯因物之性,不假刑以理物,器不可覩,而物各得其所,則國之利器也。示人者,任刑也。刑以利國,則失矣。魚脫於淵則必見失矣。利國器而立刑
...更多
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
順自然也。
而無不為。
萬物無不由為,以治以成也。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化而欲作,作欲成也。吾將鎮之無名之樸,不為主也。
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
無欲競也。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更多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德者,得也。常得而無喪,利而無害,故以德為名焉。何以得德?由乎道也。何以盡德?以無為用。以無為用則莫不載也,故物無焉,則無物不經,有焉,則不足以免其生。是以天地雖廣,以無為心。聖王雖大,以虛為主。故曰
...更多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昔,始也。一,數之始而物之極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既成而舍以居成,居成則失其母,故皆裂發歇竭滅蹶也。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
各以其一致此清、寧、靈、盈、生、貞。
天無以清將恐裂,
用一以致清耳,非用清以清也。守一則清不失,用清則恐裂也。故為功之母,不可舍也。是以皆無用其功,恐喪其本也。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王士端
清·芝屿樵客
三国蜀·诸葛亮
梁·明徽
清·石涛
唐·史崇
明·罗廪
唐·郑处诲
元·饶自然
(唐)孟郊撰
唐·张元德
清·马幼良
刘宋·僧璩
葛胜仲
明·陆时雍
宋·普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