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缦胡】1.粗而没有文理的帽带,武士冠缨。晋左思《魏都赋》:“三属之甲,縵胡之缨。”南朝梁沉约《悯国赋》:“育青蟣於玄胄,垂葆髮於縵胡。”唐刘禹锡《许州文宣王新庙碑》:“矜甲胄者知根於忠信,服縵胡者不敢侮逢掖。”2.借指兵卒。《新唐书·儒学传序》:“禄山之祸,两京所藏,一为炎埃,官幐私褚,丧脱几尽,章甫之徒,劫为縵胡。”
【之】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缨】1. 用线或绳等做的装饰品:帽~子。红~枪。~穗。 2. 像缨的东西:萝卜~子。 3. 带子,绳子:长~。
瑶光花掌电
此诗《缦胡之缨》,深情凝练,句句皓月当空,煦光四溢。首句“缦胡之缨,继予大其名。”既揭示主题,又交代诗人情感,以深情贯穿全诗。妙在结构紧凑,含蓄典雅,别出心裁地把缦胡之缨比喻成予大者名,其间蕴含的深意令人深思。
DreamyRiver
“缦胡之缨,瑟瑟黄风。”这句诗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用韵律巧妙地把给人最直接的视觉、听觉和情感体验表达了出来。描述的画面讴歌了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勇敢奋斗的英雄,更借此表达了对那些失去生命的勇士的敬意和哀悼。
摄影达人
“缦胡之缨,瑟瑟黄风。”这句出自唐代杜甫的《登高》中,“缦胡之缨”描述的是战场上士兵的头盔缨带,表现出战争中的壮烈和惨烈。这句诗透过视角的形象描绘,使读者直接感受到风的呼啸声和战争的残酷。用词准确,形象生动,语言凝练,很好地展示了韵律的美感。
长夜漫漫
“缦胡之缨,瑟瑟黄风。”这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将战争的残酷场景充分展现了出来。用“缦胡之缨”来形容士兵,接着用“瑟瑟黄风”来表现出风的呼啸声和战地的残酷场景,体现韵律和用词上的精密配合,令人感受到深深的思考。
流云之境
“缦胡之缨,瑟瑟黄风。”这句诗的语言简练而意境独到,将战争的残酷和美感融为一体。突显了那些战场上的英雄壮烈和执着,抒发了一份深情和敬意。通过对韵律的运用,使诗歌呈现出美感和节奏感。
三都赋其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