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八戒说禅-熊逸
八戒说禅目录:
1、序之一:八戒说禅,胜似唐僧
2、序之二:既不励志,也不小资,更没文化的禅
3、序之三:从几个常见的误区说起
4、第一篇 行历
5、不立文字,用什么来立《坛经》?
6、举一反三,旁敲侧击
7、说法摩诃般若波罗蜜法
8、授戒无相戒
9、二
10、灵魂不灭是不是歪门邪道?
11、自道家世樵夫的前世因缘
12、三
13、慧能说:我想成佛!
14、有些人有佛性,人人都有佛性,石头也有佛性
15、四
16、佛法拗不过人心求解脱还是求福报?
17、禅宗传法竞争上岗
18、默默无闻的慧能和众望所归的神秀
19、神秀思前想后、顾虑重重
20、神秀法门
2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22、入门太难
23、天才出语惊四座
24、佛门也似鳄鱼潭
25、逃亡与追捕
26、风动还是幡动?到底是什么意思?
27、第二篇 说法
28、说法第一义:佛性
29、毛孔大还是城市大?
30、二
31、戒定慧
32、三
33、一行三昧大款的成佛之路
34、坐禅无用论
35、欺师灭祖,天理也容
36、磨砖做镜,坐禅成佛
37、四
38、灯和光
39、顿悟和渐悟,相容还是不容?
40、四
41、"三无"真谛
42、神秀的镜子和慧能的垃圾桶
43、借诗说禅借儒说禅
44、为什么没有就是有?
45、五
46、你想亲眼看见佛祖吗?有办法!
47、老鼠心理学
48、六
49、唯物主义的佛和唯心主义的佛
50、了义和不了义
51、七
52、四弘大愿
53、八
54、讲顿悟也需要讲忏悔
55、九
56、怎样到彼岸,逝者如斯夫
57、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什么事都无所谓
58、十
59、新的传法凭据
60、第三篇 答问
61、梁武帝对,还是达摩对?
62、二
63、把天堂和菩萨拿给你看
64、三
65、出家也行,在家也行
66、第四篇 曹溪
67、南能北秀
68、佛门奸细
69、三
70、不立戒、定、慧
71、四
72、法华真义
73、五
74、挨了打,疼还是不疼,这是个哲学问题
75、六
76、三科三十六对
77、七
78、神会不哭
79、八
80、预言身后事
81、九
82、西天谱系风云失色
83、后记
71、四
又有一僧,名法达,常诵《法华经》七年,心迷不知正法之处。经上有疑,大师智慧广大,愿为除疑!
大师言: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上无疑,汝心自邪而求正法。吾心正定,即是持经。吾一生*已*来,不识文字,汝将《法华经》,对吾读一遍,吾闻即知。法达取经到,对大师读一遍。
六祖闻已,即识佛意。便与法达说《法华经》。六祖言:法达!《法华经》无多语,七卷经尽是譬喻因缘。如来广说三乘,只为世人根钝。经文分明,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大师言:法达!汝听一佛乘,莫求二佛乘,迷却汝
...更多
72、法华真义
又有一名弟子叫做法达,在未投慧能之前就在佛学方面很下功夫,单是《法华经》就苦念了七年,问题是:越念越糊涂。这一天法达来到曹溪,请教慧能,慧能说:"法达呀,法达,佛法本来通达,是你的心未能通达。来,我给你讲讲《法华经》,不过呢,《法华经》我没看过,不是没机会看,而是我不识字。你得把经文先给我念一遍,等我听懂了才能给你讲。"
法达听了这话,也不知道心里是怎么想的--我念了七年都没明白,难道你听一遍就能明白?!还能给我讲?!
但无论如何,法达还是把《法华经》给慧能念了一遍。慧能毕竟是百
...更多
73、五
时有一僧,名智常,来曹溪山,礼拜和尚,问四乘法义。智常问和尚曰:佛说三乘,又言最上乘,弟子不解,望为教示!慧能大师曰:汝自身心见,莫着外法相。元无四乘法,人心量四等,法有四乘。见闻读诵是小乘;悟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行俱备,一切无离,但离法相,住无所得,是最上乘。乘是行义,不在口诤。汝须自修,莫问吾也。
又有一僧名神会,南阳人也。至曹溪山礼拜,问言:和尚坐禅,见亦不见?大师起,把杖打神会三下,却问神会:吾打汝痛不痛?神会答言:亦痛亦不痛。
六祖言曰:吾亦见亦不见
...更多
74、挨了打,疼还是不疼,这是个哲学问题
有个叫智常的和尚来曹溪向慧能请教问题,还是三乘、一乘那些,接下来出场的这位人物可是我们早已熟悉的了,他,就是神会。
据其他记载,神会出家的时候是追随在神秀门下的,一直待了三年,直到神秀应武则天之召进京的时候才前往曹溪。《坛经》这里讲的,就是神会初到曹溪的时候和慧能的一场问答。
神会见了慧能,行礼之后便问道:"您坐禅的时候,对佛性有认识还是没认识?"
--这种问题,如果大家看过一些禅宗语录的话应该会觉得熟悉,禅师们见面互打机锋,考较对方的功力,常常就是这么
...更多
75、六
大师遂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智常、志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神会。大师言:汝等拾弟子近前,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汝各为一方头。吾教汝说法,不失本宗。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于性相,若有人问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
三科法门者,阴、界、入。阴是五阴;界是十八界;入是十二入。何名五阴?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是。何名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何名十二入?外六尘,中六门。何名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是。何名六门?眼、耳、鼻、舌、身、
...更多
76、三科三十六对
慧能下面这段话足以把很多人吓住。
有一天,慧能把十位弟子叫到身边,这十位弟子就是著名的十大弟子:法海、志诚、法达、智常、志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神会。--有政治敏感度的人一定会捉摸这个名单的排序:嗯,这不是按姓氏笔画排序的,一定有什么深刻涵义在!
不错,中国人是很讲究排座次的,哪怕是开个几百人的大会,谁在前、谁在后,一点儿也错不得。排名越是靠前,越说明职位高、地位重。现在我们看这个名单,法海排名第一,这是有道理的,法海毕竟是这部《坛经》的编纂人,但有趣的是,为禅宗出力最大的
...更多
77、七
大师先天二年八月三日灭度,七月八日唤门人告别。大师先天元年,于新州国恩寺造塔,至先天二年七月告别。
大师言:汝众近前!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问,为汝破疑,当令迷者尽使与安乐。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众僧闻已,涕泪悲泣。
惟有神会不动,亦不悲泣。六祖言:神会小僧,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余者不得。数年山中更修何道!
大师言:汝今悲泣,更忧阿谁?忧吾不知去处在!若不知去处,终不别汝。汝等悲泣,即不知吾去处;若知去处,即不悲泣。
...更多
78、神会不哭
唐玄宗的时代是一个辉煌的大时代,如果放眼世界的话,这个时候的唐长安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盛唐文化之繁荣兴盛也是同时代的翘楚。唐玄宗先天二年八月三日,这一天不知道该不该算一个沉痛的日子,因为就是在这一天,陪伴了我们这么久的慧能大师圆寂了。
据有些版本的说法,慧能是病死的,也许解脱成佛之人也免不了有个头疼脑热。这个说法肯定会对那些求佛拜菩萨保佑无灾无病的人是个不大不小的打击,那就不予采信好了。
慧能圆寂了,《坛经》原文用的词是"灭度",这和圆寂是一个意思,当然还可以用涅槃、归真等等不
...更多
79、八
众僧既闻,识大师意,更不敢诤,依法修行。一时礼拜,即知大师不久住世。上座法海向前言:大师!大师去后,衣法当付何人?大师言:法即付了,汝不须问。吾灭后二十余年,邪法缭乱,惑吾宗旨。有人出来,不惜身命,定佛教是非,竖立宗旨,即是吾正法。衣不合传。汝不信,吾与诵先代五祖传衣付法颂。若据第一祖达磨颂意,即不合传衣。听吾与汝颂,第一祖达磨和尚颂曰:"吾来大唐国,传教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第二祖慧可和尚颂曰:"本来缘有地,从地种花生,当本元无地,花从何处生?"
第三祖僧璨和尚颂
...更多
80、预言身后事
弟子们听完了《真假动静偈》,明白了老师的意思,也就不敢多说什么了。法海突然问了个敏感问题:"老师,您老人家去世之后,衣钵传给谁呢?"
--这个问题,问的就是那件要命的袈裟。看来法海还是按着一脉单传的意思来理解的,关心的是慧能选谁来作唯一的传人。
慧能说:"佛法我都传完了,你就别多问了。在我死后二十多年,将会有各种邪法出现,乱我顿教宗旨。那时候会有人站出来,不惜性命,评判是非,重立我的宗旨。这个人,就是我的传人。至于袈裟嘛,我看就别再往下传了。哎,你们可别觉得我这么做是欺师灭祖,我
...更多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徐芳烈
刘义庆
(清)邬仁卿
战国·列御寇
(宋)魏泰
佚名
清·叶其蓁
宋·法护
清·吴衡照
明·王銮
陆心源
唐·李瀚
清·恽格
宋·吕祖谦
宋·曹勋
清·舒梦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