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褔建通志臺灣府-未知
褔建通志臺灣府目录:
書籍簡介
弁言
重纂福建通志序一
重纂福建通志序二
重纂福建通志序三
重纂福建通志凡例
詔諭
星野
沿革
疆域
山川
城池
公署
壇廟
津梁
郵驛
水利
古蹟
戶口
田賦(雜課附)
倉儲
蠲賑
錢法
鹽法
風俗(歲時氣候附)
物產
典禮(祀典)
學校
經籍
兵制
關隘
海防
封爵
宦績
職官
選舉
人物
列女
方外
寺觀
雜錄
山川
臺灣縣
大烏山在縣東北百餘里,郡之祖山也(按舊志以木岡山為主山)。西南行十餘里,有分水崙,南北二峰,蒼翠秀削。緣崙皆細石青草,磈礧蒙茸。崙之西下,前起巨阜,則草山也;是為郡山之少祖。又西為內烏山(此郡城第三重後屏)。西南孤峰突起,曰一峰尖。峰右石壁高數丈,下有石井。又西為三凸崙,西行平列為蠔鏡八峰(八峰自南而北,亙二十餘里,形勢如開樓窗而展鏡屏。每天清氣霽,倚窗窺屏,遠見紅毛樓焉。八峰曰天馬、曰蠔鏡窗、曰飛鳶巢、曰猴曬日、曰接雲、曰山豬路、曰獐子壁、曰尾峰。蠔鏡窗為第二峰,最高,為郡城第二重後屏)。由蠔鏡
...更多
城池
臺灣縣城:東倚層巒,西迫巨浸。雍正元年,臺灣知縣周鍾瑄創建,以木柵為城,周二千六百六十二丈,設東、西、南、北大門四,東、南、北小門三,各建臺,臺上建樓。雍正十一年,總督郝玉麟、巡撫逍國麟令周植刺竹。乾隆元年,易七門以石雉堞,打鐵皮樓護女牆,為警鋪十有五。二十三年,木柵損壞,署縣同知宋清源修。二十四年,知縣夏瑚於刺竹外更植綠珊瑚,環護木柵。五十三年,大師平逆匪林爽文,大學士侯福康安欽奉諭旨改建。以西面逼海,潮汐衝刷,難以立基,縮進二百五十二丈有奇。南、北、東三面俱依舊址,高一丈八尺,底廣二丈,面廣一丈五尺。舊城臺七,一律加高。添設西
...更多
公署
臺灣縣
臺灣道署在府治西定坊,西向,廳事顏曰「敬事堂」,雍正十二年巡道張嗣昌增建官廳(中有斐亭,康熙間觀察高拱乾建,叢篁環植,翠色猗猗,故取衛詩有斐之義。澄臺在斐亭左,觀察高拱乾建,高可望海。寓望園在治後,康熙間觀察周昌闢)。
季麒光記略:園不依山則不古,園不依水則不靈,園不依喬枝古木則不紆回而盤曲;蓋以人勝者未有能成趣者也。若就方區員幅以寫其胸中之邱壑,其妙在於借景而不在於造景。東寧荒海之島,不入職方,有山則頑翳於蔓草,有木則鹵浸於洪濤,求天作地成之景,皆無所得,是蓋造物者之有
...更多
壇廟
臺灣縣
社稷壇在永康里。康熙五十年,巡道陳璸建。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永康里。康熙五十年,巡道陳璸建。
先農壇在長興里。
厲壇在郡城小北門外。
風神廟在西關外接官亭後。乾隆四年,巡道鄂善倡建。
龍神廟在寧南坊。康熙五十五年,臺廈道梁文科建。
火神廟在小南門外法華寺內。康熙四十七年,鳳山知縣宋永清建。乾隆三十年,知府蔣允焄重建(允焄自為記)。
...更多
津梁
臺灣縣
大枋橋在東安坊嶺後,架枋為之,偽鄭時建。康熙間,知府蔣毓英修。乾隆間,臺防同知方邦基、邑貢生陳河瑞先後修。嘉慶間,邑紳吳春貴、韓必昌、黃拔萃鋪以磚。道光五年,韓必昌又易以石。今改為壽世橋。
安樂橋在安樂境。舊志載東安坊有樂安橋,乃康熙間知縣盧承德建,即此橋。嘉慶間,邑人曾廷謨募修。
崁腳橋一名王使巷橋,亦名五空橋,在大東門外,距城五里。道光四年,知縣李慎彝捐建,橋長十五丈,廣一丈,翼以石欄。
龍潭橋在大東門外,距城五里。
...更多
郵驛
國朝閩省內地九府二州額設驛站,自乾隆二十一年奉文裁汰驛丞案內,所有各驛人夫俱繫實設。惟福寧府繫屬北路,向未設立驛站;臺灣府遠隔重洋,亦未設立驛站。所有二府程途,均可於各鋪內查明。
臺灣縣府前鋪、南路鋪、北路鋪(鋪兵各四名)。
鳳山縣縣前鋪(鋪兵四名)、貓仔坑鋪、府治鋪、礁巴斯戎鋪、阿公店鋪、三濫鋪、大湖鋪、上平鋪、鳳彈鋪、溪洲鋪、新園鋪、葛丹鋪(鋪兵各三名)。
嘉義縣新港鋪(鋪兵四名)、加腊灣鋪、麻豆鋪、佳里鋪、茅港鋪、大路邊鋪、赤山鋪、
...更多
水利
臺灣縣
鯽魚潭在縣東北,俗呼東湖,延流三十餘里,多生鯽魚,年有徵稅,亦名龍潭,禱雨輒應。
無源潭在縣東南永豐里。
承天潭、水添潭,俱文明里,在縣南。
鴛鴦潭,兩潭相連;參若陂,紅毛時,佃民王參若築;十嫂陂,寡婦王十嫂募佃築;陴仔頭陂,鄭氏築;月眉池形如半月;俱文賢里。
嵌下陂在長興里,亦名管林潭。
草潭、弻衣潭,俱鄭氏鑿;荷蘭陂,紅毛築;公爺陂,鄭氏築;俱新豐里。
<
...更多
古蹟
臺灣縣
名勝
北園別館在邑治北,偽鄭為母董氏建。康熙間,臺廈道周昌因其地結亭築室,諸羅知縣季麒光顏曰「致徹」。今為海靖寺。
周昌記略:北園者何?鄭代舊業也,去郡治五、六里而遙。園在平壤,無邱壑亭樹、曲折淩峻之致,然蠻煙瘴雨中居然一勝境。遙望青篁綠檨,鬱鬱翳翳,蒼萃萬狀。此則園之外觀乎。環園小徑,柯木蔭之。入竹扉,有方塘可數畝,即寒江水亦不涸。小臺銳出水上,余因而屋之,樹以欄楯,中則設几席,列琴書,可觴可詠。蓉洲季子顏以「致徹」,蓋取吾家濂溪先生、學士鱗之
...更多
戶口
國朝臺灣府原額人丁一萬八千八百二十七,滋生人丁一千六百五十八,土番人丁一千七百四十八(大清一統志)。實在人丁,男子成丁一萬八千八百二十七丁,外鳳山縣八社土番人丁一千七百四十八丁。盛世滋生戶口新編人丁,男子成丁共五千六百一十四丁,內除補額人丁四千六百一十九丁外,增益人丁九百九十五丁,欽遵恩詔,永不加賦(乾隆二年通志)。
舊額戶一萬二千七百二十七,口一萬六千八百二十。康熙三十年至五十年,共新增民丁二千零七。通府合計新舊戶一萬二千七百二十七,口一萬八千八百二十七,又八社番丁三千五百九十二口(臺灣府志)。
...更多
田賦(雜課附)
國朝康熙三十四年,清丈福建沿海田地,而內地之經界正。自雍正二年,開墾及各番鹿場,而外洋之則壞廣(是年,覆准福建臺灣各番鹿場間曠地可以墾種者,令地方官曉諭,聽各番租與民人耕種)。然地雖日闢,而供仍維正。今考則例所載,有民田之賦,有屯田之賦(乾隆五十三年,議准臺灣各社熟番新挑屯丁四千名,每名撥給埔地二甲,千總每員十甲,把總每員五甲,外委每員三甲,令其自行耕種,免其納賦,不給月餉。按臺郡每甲合內地民田十一畝三分一釐),有寺田之賦。每遇遷移報荒,或起蓋衙署改作地基,或風水沖陷,輒如所請,准予開豁。而先賢祠祭田糧,與夫奇零田地不及一畝,或雖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张功甫
袁郊
明·孙梅锡
元·倪瓒
宋·洪咨夔
清·朱丹溪
李亦畲
宋·刘攽
清·赵之谦
明·萧良有
周·佚名
(明)李东阳撰
唐·全真
(唐)莫休符
明·吕坤
(清)罗瘿公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