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王迈

嘲解十首

嘲解十首评点


《嘲解十首》为王迈所作之诗,娴熟运用古拙优雅的文言文风格,以嘲讽的口吻,揭示了当时晚唐局势的荒唐与不幸,赋予读者一种思考与警示的意味。诗中,王迈首先表达了对于狄青心志不负朝廷的赞颂。接下来,他以跋扈之态比喻狄青的自负,暗示了其行径引起民众的怀疑之情开始慢慢蔓延。然后,诗人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位名叫琦的人物,他因未遵循班次而招来众怒;浚私铸印被台评之事更是成为了众人议论的焦点。王迈由此暗示了朝廷选人和铸印程序之不严谨,官员的私心杂念及对于权势之贪婪。在诗中,王迈以“钜公”之名,指涉了当时的权臣李德裕,表达了担忧朝廷主导策略的清议之声。而他进一步提到“之子如何讳此名”,则视钜公之子为受益者,敢于谏言者必不得善终的讽刺姿态。最后,王迈警示道:若使满朝无一语,晚唐蕃镇祸胎成。这是他对于士人应有谏言之勇气的呼唤。他以晚唐蕃镇的兴盛与帝国衰落之势相提并论,提醒士人应有责任为国家大事着想,时刻警醒于政治上权力的滥用与腐化。《嘲解十首》以其嘲讽和警示的视角,以古拙优雅的文言文风格展示了当时乱世中的种种不幸和荒唐。通过运用《三国志》风格的修辞手法,如加入“之乎者也兮”等繁体字,使诗篇更具古典之味。王迈通过这首诗,既批判了官员的贪得无厌,又诫示了士人的警觉性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这使得该诗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广泛的价值。

王迈的其它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