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唐诗
> 喜友人归上元别业
上一卷
下一卷
迟
匡
盘
掩
秋
落
隐
一
曹
喜
回
岳
径
关
风
日
者
樯
松
友
绝
来
叶
苔
满
长
兴
千
人
顶
时
声
色
故
边
宜
里
归
无
过
枯
老
都
海
孤
外
上
元
别
业
曹松
喜友人归上元别业
喜友人归上元别业原文
一樯千里外,隐者兴宜孤。落日长边海,秋风满故都。掩关苔色老,盘径叶声枯。匡岳来时过,迟回绝顶无。
喜友人归上元别业注释
(1)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因避父讳,不能应试出身,只做过奉礼郎之类的小官。著有《昌谷集》。(2)进士:唐代科举制度分常科和制科,常科是定期分科举行的考试,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名目;制科是皇帝临时特设的考试。(3)和(hè)而唱之:一唱一和。(4)皇甫湜:字持正,元和年间(806—820)进士。曾从韩愈学。(5)律:此处当指唐代某项法律条文。唐代法典总称《唐律》,分十二篇五百条,其中未见“二名不偏讳”及下引“不讳嫌名”等条文。“二名不偏讳”最早见于《礼记》的《典礼上》及《檀弓下》,意为二字之名在用到其中某一字时不避讳。偏:一半。一说偏即徧(遍),全部、普遍的意思。根据《礼记》的释文,似乎不能作这样的解释。(6)“谓若”二句:孔子的母亲名“征在”,孔子在说“征”时不连用“在”,在说“在”时不连用“征”。意即只要不连用,就用不着避讳。如唐代律文中有“二名不偏讳”的条文,则二句为律文的释文。这条释文袭用《礼记·檀弓下》正文及《礼记·曲礼上》郑玄的注。(7)嫌名:指与名字中所用字音相近的字。音近则有称名之嫌,所以叫嫌名。(8)“谓若禹”二句:亦袭用《礼记·曲礼上》郑玄注。禹、雨,丘、蓲,都是同音字。禹即夏禹,丘为孔子名。(9)为:是。(10)法制:礼法制度。(11)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名姬旦,周武王的弟弟,帮助武王灭殷(商),又辅佐周成王,主持制定了周朝的典章制度。他和孔子都被历代统治者尊崇为“圣人”。(12)诗:《诗经》。《诗经·周颂》中的《噫嘻》与《雝》等篇,相传为周公所作,其中有“克昌厥后”、“骏发尔私”等句,而周公之父文王名昌,周公之兄武王名发,所以说“周公作诗不讳”。(13)孔子不偏讳二名:孔子不避单独用的“徵”或“在”字。如:《论语·八佾》中孔子曾说“杞不足徵也……宋不足徵也”,《论语·卫灵公》中又说“某在斯”。(14)《春秋》:春秋时鲁国的编年史书,相传经孔子删订,为儒家经典之一。讥:讥刺,非难。(15)“康王”二句:周康王名钊,其孙继位,谥昭。《春秋》对此未提出异议。(16)曾参(shēn):春秋时人,字子舆,孔子弟子,以孝行著称。不讳昔:《论语·泰伯》记曾子说:“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17)骐期:春秋时楚国人。(18)杜度:东汉时人,字伯度,齐国丞相。(19)“汉讳”句:汉武帝名刘彻,当时为避讳,将彻侯改为通侯,蒯(kuǎi)彻改为蒯通。(20)吕后:名雉(zhì),当时为避讳,改雉为“野鸡”。(21)章:章奏,臣下给皇帝的报告。诏:诏书,皇帝颁发的文书命令。(22)浒(hǔ)势秉机:四字与唐高祖李渊之父(名虎)、太宗李世民、世祖李昞、玄宗李隆基名同音。(23)谕:与代宗李豫的名字同音。(24)士君子:指官僚及其他有社会地位的乡绅、读书人等。(25)质:对照。(26)稽:检核。国家之典:指上文所举汉代讳武帝、吕后名,唐朝章奏、诏令不避“浒势秉机”等例。(27)止:意为到达顶点。(28)务行:致力于实行。(29)比:类似。
喜友人归上元别业译文
我给李贺写了一封信,勉励他去考进士。李贺应进士试很引人注目,同李贺争名的人出来诋毁他,说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还是以不参加进士考试为好,勉励他去考的人是不对的。听到这种议论的人不加分辨,纷纷附和,众口一声。皇甫湜对我说:“如果不辩明这件事,您和李贺都会因此获罪。”我回答说:“是的。” 《律》文说:“凡双名不专讳一个字。”郑玄说:“孔子的母亲名‘征在’孔子在说‘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时候不说‘征’。”《律》文又说:“不讳声音相近的字。”郑玄说:“譬如‘禹’之与‘雨’,‘丘’之与‘蓲’之类就是。”现在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去考进士,是违背了二名律呢,还是违背了嫌名律呢?父名晋肃,儿子不可以考进士,那么倘若父亲名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试问避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制订礼法制度来教化天下的,不是周公、孔子么?而周公作不避讳,孔子不避母亲双名中的单独一字,《春秋》中对人名相近不避讳的事例,也没有加以讥刺。周康王钊的孙子,谥号是昭王。曾参的父亲名晳,曾子不避“昔”字。周朝时有一个人叫骐期,汉朝时有一个人叫杜度,象这样的名字让他们的儿子如何避讳呢?难道为了要避父名的近音字,就连他们的姓也避了吗?还是就不避近音字了呢?汉代讳武帝名彻,遇到“彻”字就改为“通”字,但没有听说又讳车辙的辙字为别的什么字;讳吕后名雉,遇到“雉”字就改称“野鸡”,但没有听说又讳治天下的治字为别的什么字。现在臣僚上送奏章、皇帝下达诏旨,也没听说要避浒、势、秉、机这些字,只有宦官和宫女,才不敢说谕和机这些字,以为这样是犯忌的。士大夫的言论行动,究竟应该依照什么法度呢?总之,无论是考据经典、质正律文还是查核国家典章,李贺的参加进士考试,到底是可以还是不可以呢? 大凡服侍父母能象曾参那样,可以免遭非议了;做人能象周公孔子,也可以达到顶点了。而现在的读书人,不努力学周公、孔子的行事,却要在讳亲人的名字上,去超越周公、孔子,真是太糊涂了。周公、孔子、曾参,毕竟是无法超过的,超越了周公、孔子、曾参,而去向宦官、宫女看齐,那么岂非宦官、宫女对亲人的孝顺,比周公、孔子、曾参还要好得多了吗?
曹松
简介
简介暂无
曹松
的其它诗歌
己亥岁 二首录一
南海旅次
客中立春
南塘暝兴
送郑谷归宜春
送曾德迈归宁宜春
寄方干
宿山寺
冬日登江楼
寄李处士
中秋月
句
滕王阁春日晚望
碧角簟
白角簟
梢云
及第敕下,宴中献座主杜侍郎
吊北邙
武德殿朝退望九衢春色
荆南道中
商山
友人池上咏芦
山寺引泉
山中
吊李翰林
吊建州李员外
驸马宅宴罢
夜饮
李郎中林亭
南海陪郑司空游荔园
送乞雨禅师临遇南游
赠道人
广州贻匡绪法师
题昭州山寺常寂上人水阁
将入关行次湘阴
春日自吴门之阳羡道中书事
岭南道中
拜访陆处士
赠镜湖处士方干二首
送陈樵校书归泉州
巫峡
霍山(在龙川县)
洞庭湖
桂江
天台瀑布
罗浮山下书逸人壁
七夕
江外除夜
钟陵寒食日与同年裴颜李先辈、郑校书郊外闲游
赠广宣大师
别湖上主人
陪湖南李中丞宴隐溪(璋)
中秋对月
钟陵寒食日郊外闲游
寒食日题杜鹃花
言怀
南朝
夏日东斋
金谷园
春草
水精念珠
江西逢僧省文
送僧入蜀过夏
送僧入庐山
乱后入洪州西山
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览春榜喜孙鄠成名
岳阳晚泊
赠馀干袁明府
哭胡处士
浙右赠陆处士
石头怀古
宿溪僧院
立春日
曲江暮春雪霁
喜友人归上元别业
顾少府池上(一作顾少府池亭苇)
庐山访贾匡
九江送方干归镜湖
忆江西并悼亡友
吊贾岛二首
题鹤鸣泉
贻住山僧
题甘露寺
除夜
边上送友人归宁
送邵安石及第归连州觐省
塞上
赠衡山麋明府
题湖南岳麓寺
江西题东湖
书翠岩寺壁
铅山写怀
赠胡处士
与胡汾坐月期贯休上人不至
再到洪州望西山(松常栖此山)
九江暮春书事
送进士喻坦之游太原
都门送许棠东归(一作送进士张乔)
金陵道中寄
寄崇圣寺僧(一作关山寄诗赠清越)
山中
信州闻通寺题僧砌下泉
送人庭鹤
赠华阴李明府
题僧松禅(一作题僧院松)
上广州支使王拾遗
望九华寄池阳太守
送左协律京西从事
山中言事
哭李频员外(时在建川)
秋日送方干游上元
猿
林下书怀寄建州李频员外
访山友
古冢
慈恩寺东楼
赠南陵李主簿
送德光禅师(重礼石霜长者)
观山寺僧穿井
荐福寺赠应制白公(一作栖白大师)
青龙寺赠云颢法师
哭胡处士
钟陵野步
滕王阁春日晚眺
山中寒夜呈进士许棠
观华夷图
感世
晨起
塞上行
夏云
道中
书怀
商山夜闻泉
答匡山僧赠榔栗杖
月
言怀
哭陈陶处士
送胡中丞使日东
南游
贻世
僧院松
崇义里言怀
慈恩寺贻楚霄上人
长安春日
喜友人归上元别业诗句
一樯千里外
隐者兴宜孤
落日长边海
秋风满故都
掩关苔色老
盘径叶声枯
匡岳来时过
迟回绝顶无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最近文章
醉卧凉阴沁骨清是什么诗?
艺术的语言之美:剖析诗句“争得嫦娥仔细知”在《中秋夜玩月》中的意义
春江树杪船中的心境和寓意
江月上清岑中的心境和寓意
专家评点“野店难投宿”
什百成朋俦经典翻译和点评
剖析诗句“不将清瑟理霓裳”在《仙子洞中有怀刘阮》中的意义
揭秘《兴善寺贝多树》中蕴含的名句“远根穿古井”
曹唐《送康祭酒赴轮台》中的名句赏析
千秋辇毂尘——张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