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通典-(唐)杜佑(简)
通典目录:
序
卷一 食货一
卷二 食货二
卷三 食货三
卷四 食货四
卷五 食货五
卷六 食货六
卷七 食货七
卷八 食货八
卷九 食货九
卷十 食货十
卷十一 食货十一
卷十二 食货十二
卷十三 选举一
卷十四 选举二
卷十五 选举三
卷十六 选举四
卷十七 选举五
卷十八 选举六
卷十九 职官一
卷二十 职官二
卷二十一 职官三
卷二十二 职官四
卷二十三 职官五
卷二十四 职官六
卷二十五 职官七
卷二十六 职官八
卷二十七 职官九
卷二十八 职官十
卷二十九 职官十一
卷三十 职官十二
卷三十一 职官十三
卷三十二 职官十四
卷三十三 职官十五
卷三十四 职官十六
卷三十五 职官十七
卷三十六 职官十八
卷三十七 职官十九
卷三十八 职官二十
卷三十九 职官二十一
卷四十 职官二十二
卷四十一 礼一 沿革一
卷四十二 礼二 沿革二 吉礼一
卷四十三 礼三 沿革三 吉礼二
卷四十四 礼四 沿革四 吉礼三
卷四十五 礼五 沿革五 吉礼四
卷四十六 礼六 沿革六 吉礼五
卷四十七 礼七 沿革七 吉礼六
卷四十八 礼八 沿革八 吉礼七
卷四十九 礼九 沿革九 吉礼八
卷五十 礼十 沿革十 吉礼九
卷五十一 礼十一 沿革十一 吉礼十
卷五十二 礼十二 沿革十二 吉礼十一
卷五十三 礼十三 沿革十三 吉礼十二
卷五十四 礼十四 沿革十四 吉礼十三
卷五十五 礼十五 沿革十五 吉礼十四
卷五十六 礼十六 沿革十六 嘉礼一
卷五十七 礼十七 沿革十七 嘉礼二
卷五十八 礼十八 沿革十八 嘉礼三
卷五十九 礼十九 沿革十九 嘉礼四
卷六十 礼二十 沿革二十 嘉礼五
卷六十一 礼二十一 沿革二十一 嘉礼六
卷六十二 礼二十二 沿革二十二 嘉礼七
卷六十三 礼二十三 沿革二十三 嘉礼八
卷六十四 礼二十四 沿革二十四 嘉礼九
卷六十五 礼二十五 沿革二十五 嘉礼十
卷六十六 礼二十六 沿革二十六 嘉礼十一
卷六十七 礼二十七 沿革二十七 嘉礼十二
卷六十八 礼二十八 沿革二十八 嘉礼十三
卷六十九 礼二十九 沿革二十九 嘉礼十四
卷七十 礼三十 沿革三十 嘉礼十五
卷七十一 礼三十一 沿革三十一 嘉礼十六
卷七十二 礼三十二 沿革三十二 嘉礼十七
卷七十三 礼三十三 沿革三十三 嘉礼十八
卷七十四 礼三十四 沿革三十四 宾礼一
卷七十五 礼三十五 沿革三十五 宾礼二
卷七十六 礼三十六 沿革三十六 军礼一
卷七十七 礼三十七 沿革三十七 军礼二
卷七十八 礼三十八 沿革三十八 军礼三
卷七十九 礼三十九 沿革三十九 凶礼一
卷八十 礼四十 沿革四十 凶礼二
卷八十一 礼四十一 沿革四十一 凶礼三
卷八十二 礼四十二 沿革四十二 凶礼四
卷八十三 礼四十三 沿革四十三 凶礼五
卷八十四 礼四十四 沿革四十四 凶礼六
卷八十五 礼四十五 沿革四十五 凶礼七
卷八十六 礼四十六 沿革四十六 凶礼八
卷八十七 礼四十七 沿革四十七 凶礼九
卷八十八 礼四十八 沿革四十八 凶礼十
卷八十九 礼四十九 沿革四十九 凶礼十一
卷九十 礼五十 沿革五十 凶礼十二
卷九十一 礼五十一 沿革五十一 凶礼十三
卷九十二 礼五十二 沿革五十二 凶礼十四
卷九十三 礼五十三 沿革五十三 凶礼十五
卷九十四 礼五十四 沿革五十四 凶礼十六
卷九十五 礼五十五 沿革五十五 凶礼十七
卷九十六 礼五十六 沿革五十六 凶礼十八
卷九十七 礼五十七 沿革五十七 凶礼十九
卷九十八 礼五十八 沿革五十八 凶礼二十
卷九十九 礼五十九 沿革五十九 凶礼二十一
卷一百 礼六十 沿革六十 凶礼二十二
卷一百一 礼六十一 沿革六十一 凶礼二十三
卷一百二 礼六十二 沿革六十二 凶礼二十四
卷一百三 礼六十三 沿革六十三 凶礼二十五
卷一百四 礼六十四 沿革六十四 凶礼二十六
卷一百五 礼六十五 沿革六十五 凶礼二十七
卷一百六 礼六十六 开元礼纂类一 序例上
卷一百七 礼六十七 开元礼纂类二 序例中
卷一百八 礼六十八 开元礼纂类三 序例下
卷一百九 礼六十九 开元礼纂类四 吉礼一
卷一百十 礼七十 开元礼纂类五 吉礼二
卷一百十一 礼七十一 开元礼纂类六 吉礼三
卷一百十二 礼七十二 开元礼纂类七 吉礼四
卷一百十三 礼七十三 开元礼纂类八 吉礼五
卷一百十四 礼七十四 开元礼纂类九 吉礼六
卷一百十五 礼七十五 开元礼纂类十 吉礼七
卷一百十六 礼七十六 开元礼纂类十一 吉礼八
卷一百十七 礼七十七 开元礼纂类十二 吉礼九
卷一百十八 礼七十八 开元礼纂类十三 吉礼十
卷一百十九 礼七十九 开元礼纂类十四 吉礼十一
卷一百二十 礼八十 开元礼纂类十五 吉礼十二
卷一百二十一 礼八十一 开元礼纂类十六 吉礼十三
卷一百二十二 礼八十二 开元礼纂类十七 嘉礼一
卷一百二十三 礼八十三 开元礼纂类十八 嘉礼二
卷一百二十四 礼八十四 开元礼纂类十九 嘉礼三
卷一百二十五 礼八十五 开元礼纂类二十 嘉礼四
卷一百二十六 礼八十六 开元礼纂类二十一 嘉礼五
卷一百二十七 礼八十七 开元礼纂类二十二 嘉礼六
卷一百二十八 礼八十八 开元礼纂类二十三 嘉礼七
卷一百二十九 礼八十九 开元礼纂类二十四 嘉礼八
卷一百三十 礼九十 开元礼纂类二十五 嘉礼九
卷一百三十一 礼九十一 开元礼纂类二十六 宾礼
卷一百三十二 礼九十二 开元礼纂类二十七 军礼一
卷一百三十三 礼九十三 开元礼纂类二十八 军礼二
卷一百三十四 礼九十四 开元礼纂类二十九 凶礼一
卷一百三十五 礼九十五 开元礼纂类三十 凶礼二
卷一百三十六 礼九十六 开元礼纂类三十一 凶礼三
卷一百三十七 礼九十七 开元礼纂类三十二 凶礼四
卷一百三十八 礼九十八 开元礼纂类三十三 凶礼五
卷一百三十九 礼九十九 开元礼纂类三十四 凶礼六
卷一百四十 礼一百 开元礼纂类三十五 凶礼七
卷一百四十一 乐一
卷一百四十二 乐二
卷一百四十三 乐三
卷一百四十四 乐四
卷一百四十五 乐五
卷一百四十六 乐六
卷一百四十七 乐七
卷一百四十八 兵一
卷一百四十九 兵二
卷一百五十 兵三
卷一百五十一 兵四
卷一百五十二 兵五
卷一百五十三 兵六
卷一百五十四 兵七
卷一百五十五 兵八
卷一百五十六 兵九
卷一百五十七 兵十
卷一百五十八 兵十一
卷一百五十九 兵十二
卷一百六十 兵十三
卷一百六十一 兵十四
卷一百六十二 兵十五
卷一百六十三 刑法一
卷一百六十四 刑法二
卷一百六十五 刑法三
卷一百六十六 刑法四
卷一百六十七 刑法五
卷一百六十八 刑法六
卷一百六十九 刑法七
卷一百七十 刑法八
卷一百七十一 州郡一
卷一百七十二 州郡二
卷一百七十三 州郡三
卷一百七十四 州郡四
卷一百七十五 州郡五
卷一百七十六 州郡六
卷一百七十七 州郡七
卷一百七十八 州郡八
卷一百七十九 州郡九
卷一百八十 州郡十
卷一百八十一 州郡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州郡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州郡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州郡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边防一
卷一百八十六 边防二
卷一百八十七 边防三
卷一百八十八 边防四
卷一百八十九 边防五
卷一百九十 边防六
卷一百九十一 边防七
卷一百九十二 边防八
卷一百九十三 边防九
卷一百九十四 边防十
卷一百九十五 边防十一
卷一百九十六 边防十二
卷一百九十七 边防十三
卷一百九十八 边防十四
卷一百九十九 边防十五
卷二百 边防十六
附录一 御制重刻通典序
附录二 奉旨开列校刻通典诸臣职名
附录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卷十 食货十
漕运
(秦 汉 魏 晋 后魏 隋 大唐)
管子曰:"粟行三百里,则国无一年之积;粟行四百里,则国无二年之积;粟行五百里,则众有饥色。"孙武曰:"千里馈粮,士有饥色。食敌一锺,当吾二十锺。"是言粟不可推移,则籴之者无利,粜之处受害。
(按:禹贡:"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纳粟,五百里米。"则物重而粗者为近赋,物轻而精者为远赋。若数千百里漕运,其费百倍。)
秦欲攻匈奴,运粮,使天下飞刍輓粟,
(运载刍藁,令疾至,故曰飞刍也。輓
...更多
卷十一 食货十一
鬻爵
(汉 后汉 晋 后魏 大唐)
汉孝文时,晁错说上曰:"欲人务农,在於贵粟;贵粟之道,在於使人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人有钱,粟有所洩。
(洩,散也,先列反。)
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馀者也;取於有馀以供上用,则贫人之赋可损,所谓以有馀补不足,令出而人利者也。顺於人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爵者,上之所擅,出於口而无穷;粟者,人之所种,生於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入粟於边,以受爵免罪,
...更多
卷十二 食货十二
轻重
(平籴 常平 义仓 ○周 战国 汉 后汉 晋 宋 齐 后魏 北齐后周 隋 大唐)
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
(解在钱币篇。)
太公退又行之於齐。
至管仲相桓公,通轻重之权曰:"岁有凶穰,故穀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上令急於求米,则民重米;缓於求米,则民轻米。所缓则贱,所急则贵。)
人君不理,则畜贾游於市,
(谓贾人之多蓄积也。)
乘民之不给,百倍其本矣。
(给,足也,以十取百。
...更多
卷十三 选举一
序
自昔羲后,因以物命官,事简人淳,唯以道化,上无求欲於下,下无干进於上,百姓自足,海内乂安,不是贤而非愚,不沽名而尚行,推择之典,无所闻焉。爰洎唐、虞之官人也,俾乂水土,缉熙帝载,敷五教,正五刑,播百穀,典三礼,咨于四岳,明扬侧陋,询事考言,故举无失德。然犹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流四凶族,不仁者远,斯则选贤任能之大略也。三王之代,朴散俗浇,难以道驭,务勤其教,立庠塾於乡闾,建黉学於都邑,训公卿大夫之子弟,设俊、造之目而勖勉成之。自幼年入学,至四十方仕,然后行备业全,事理绩茂。秦汉以降,乃异於斯。其行教
...更多
卷十四 选举二
历代制中
(魏 晋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后魏 北齐 后周 隋)
魏文帝为魏王时,三方鼎立,士流播迁,四人错杂,详覈无所。延康元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又制:郡口十万以上,岁察一人,其有秀异,不拘户口。
(初,曹公时,魏府初建,以毛玠、崔琰为东曹掾史,铨衡人物,选用先尚勤俭。於是天下士人皆砥砺名节,务从约损。和洽言於公曰:"天下大器,在位与人,不可以一节检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
...更多
卷十五 选举三
历代制下
(大唐)
考绩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
(并具学篇。)
每岁仲冬,郡县馆监课试其成者,长吏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行乡饮酒礼,歌鹿鸣之诗,徵耆艾、叙少长而观焉。既饯,而与计偕。其不在馆学而举者,谓之乡贡。旧令诸郡虽一、二、三人之限,而实无常数。到尚书省,始由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课试,可者为第。
(武德旧制,以考功郎中监
...更多
卷十六 选举四
杂议论上
齐景公问晏子任人,对曰:"地不同宜,任之一种,责其俱生,不可得也。人不同能,而任之一事,不可责遍成。责焉无已,智者不能给;求焉无餍,天地不能赡也。"
汉哀帝初立,欲匡成帝之政,多所变动。
(匡,正也。正其乖失。)
时丞相王嘉上疏曰:"臣闻圣王之功在於得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与!'
(才难,谓有贤才难得。)
故'继代立诸侯,象贤也'。
(象其先父祖之贤耳,非必其人皆有德也。)
虽不能尽贤,天子为择臣,立命卿以辅之。
(命
...更多
卷十七 选举五
杂议论中
大唐贞观八年三月,诏进士读一部经史。二十二年九月,考功员外郎王师明知贡举,时冀州进士张昌龄、王公理并有俊才,声振京邑,而师明考其文策全下,举朝不知所以。及奏等第,太宗怪无昌龄等名,因召师明问之,对曰:"此辈诚有词华,然其体轻薄,文章浮艳,必不成令器。臣若擢之,恐后生相仿傚,有变陛下风雅。"帝以为名言,后并如其言。其年,马周上书曰:"自古郡守、县令,皆妙选贤德,欲有擢升,必先试以临人,或从二千石入为丞相。今朝廷独重内官,县令、刺史,颇轻其选,刺史多是武夫、勋人,或京官不能职,方始外出;而折冲、果毅
...更多
卷十八 选举六
杂议论下
礼部员外郎沈既济议曰:
计近代以来,爵禄失之者久矣,其失非他,在四太而已。何者?入仕之门太多,代胄之家太优,禄利之资太厚,督责之令太薄。请徵古制以明之。
管子曰:"夫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不屈;出三孔者,不可以加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先王知其然,故塞人之养,隘其利途。"使人无游事而一其业也。而近代以来,禄利所出数十百孔,故人多歧心,疏泻漏失而不可辖也。夫入仕者多,则农工益少,农工少则物不足,物不足则国贫。是以言入仕之门太多。
...更多
卷十九 职官一
历代官制总序
伏羲氏
(太昊)
以龙纪,故为龙师名官。
(师,长也。龙纪其官长,故为龙师。春官为青龙,夏官为赤龙,秋官为白龙,冬官为黑龙,中官为黄龙。张晏曰:"庖羲氏将兴,神龙负图而至,因以名师与官也。")
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水名。
(共工氏,以诸侯霸有九州者。以受水瑞,故水名官。)
神农氏以火纪,故为火师火名。
(火德也,故为炎帝。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冬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也。神农有火星之瑞,因以名师与官也。)
黄帝云师云名。<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史正志
明·李时珍
清·王清任
清·姜垚汝
(清)藍鼎元
清·丁若鏞
金·侯善渊
先秦·佚名
宋·朱翼中
白居易
明·柯丹邱
清·刘兆麒
刘宋西域三藏法师礓良耶舍译
梁·萧绎
清·汪志伊
明·文震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