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唐诗
> 锦瑟
上一卷
下一卷
只
此
蓝
沧
望
庄
一
锦
李
锦
是
情
田
海
帝
生
弦
瑟
商
瑟
当
可
日
月
春
晓
一
无
隐
时
待
暖
明
心
梦
柱
端
已
成
玉
珠
托
迷
思
五
惘
追
生
有
杜
蝴
华
十
然
忆
烟
泪
鹃
蝶
年
弦
李商隐
锦瑟
锦瑟原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注释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 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庄生句:意谓旷达如庄生,尚为晓梦所迷。庄生:庄周。 5、望帝句:意谓自己的心事只能寄托在化魂的杜鹃上。望帝: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即杜鹃鸟。 6、珠有泪:传说南海外有鲛人,其泪能泣珠。 7、蓝田:山名,在今陕西,产美玉。 && 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汉书郊祀志上》:“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古瑟大小不等,弦数亦不同。义山《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有“锦瑟惊弦破梦频”;《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有“雨打湘灵五十弦”。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此隐隐有悲伤之感,乃全诗之情感基调。历代解义山诗者,多以此诗为晚年之作。商隐享年不足五十,故此借“五十弦”起兴,暗喻生平,引发以下“一弦一柱”之思忆。 ⑵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也有着人生如梦的惆怅和迷惘。 ⑶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一九《杜鹃》诗注引《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传说蜀国的杜宇帝因水灾让位于自己的臣子,而自己则隐归山林,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直至啼出血来.。 ⑷沧海月明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闫立本如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⑸蓝田日暖玉生烟:《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文选》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困学纪闻》卷十八:司空表圣云:“戴容州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义山玉生烟之句盖本于此。” 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惆怅了.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这两句诗表达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锦瑟简介
《锦瑟》由李商隐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堪称最享盛名。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锦瑟。但以为是悼亡诗者为最多。有人认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置。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锦瑟》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一首诗,也是最难索解的一首诗。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关于这首诗的意蕴,我们不妨认为是诗人由听奏瑟而引发的对年华的思忆和对身世的感伤。 李商隐的《锦瑟》是中国诗歌史上(除作为经书的《诗三百》)解人最多、争论最大,聚讼最繁的一首诗。李商隐46岁这年以黯然的心情离开官场回乡闲居,写下了追忆生平的《锦瑟》,不久去世。我们从赏析《锦瑟》探寻李商隐对自己一生的感悟:人生并不是一般文人眼中花前饮酒,月下吟诗的悠闲潇洒,而是一种磨练,一种感悟。 《锦瑟》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一首诗,也是最难索解的一首诗。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关于这首诗的意蕴,我们不妨认为是诗人由听奏瑟而引发的对年华的思忆和对身世的感伤。 李商隐的《锦瑟》是中国诗歌史上(除作为经书的《诗三百》)解人最多、争论最大,聚讼最繁的一首诗。李商隐46岁这年以黯然的心情离开官场回乡闲居,写下了追忆生平的《锦瑟》,不久去世。我们从赏析《锦瑟》探寻李商隐对自己一生的感悟:人生并不是一般文人眼中花前饮酒,月下吟诗的悠闲潇洒,而是一种磨练,一种感悟。
锦瑟译文
锦瑟无缘由地有五十弦,引起我近五十载丰富人生的伤心往事。追思已逝的岁月,其中有一件事对我半百的人生来说,更是悠悠难忘。 我像庄生梦蝶一样梦到了你,到彼岸与你短暂相会,但未来得急畅叙幽情,就梦醒在痛苦的另一岸。我醒了,但悲痛未绝,我的思绪又来到杜宇的年代,我化作了杜鹃鸟,你看到我哀啼中泣出的鲜血了吗?归来吧!归来吧! 曾经的夜晚,你我共赏明月,伤心处看到你泪眼婆娑;而今的白天,风和日丽,只待与你把玩,你却香消玉殒,化作缕缕轻烟。 悲乎!对你的款款思念之情,本待慢慢地、详细地、长久地追忆,只是自从你玉殒之后,就不堪思量,每当思量都悲痛欲绝,脑袋里一片模糊,迷失掉自我。 && 锦瑟呀,你为何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 我心象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象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锦瑟赏析
《锦瑟》是中国诗歌史上争议最大的诗作之一。此诗以含意的隐晦、意境的朦胧而著称,也以其特有的朦胧美和丰富的暗示性,吸引历代诗评家和注家一次又一次地试图了开她神秘的面纱。 李商隐之诗大都不易解,而诸诗之中以《锦瑟》为首。李商隐之诗之所以难解,典故的运用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因为李商隐之诗往往是逐句用典,而且用典时又“常常是暗用、借用或活用。”(1)乃至一典多用。故诗句的意义往往已与原典故所表现的意义有所不同。《锦瑟》一诗所引用的典故更不只一个,而这些典故经诗人加以融合,“经过主观想象的创造,而具现一个全新的意象。它已脱离原典的历史时空湖概念而存在,而独立为一种当下赶法的意象了。”(2)本文将归纳分析历代诗论家对该诗的评析,并通过分析典故在该诗中的运用试图作出解读和赏析。 一、历代论说 从北宋的刘攽、苏轼直到现在,解者不下百人,历代诗论家对该诗的解说可谓洋洋大观,但意见却莫衷一是甚至相互抵牾。若将其略加归纳分类,大体可分作如下七项:(3) 1、乐志说 该说注重《锦瑟》这一题目,认为这首诗是描写瑟这种乐器的。《缃素杂记》中说:“锦瑟只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4)宋许觊《彦周诗话》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也持此说。笔者以为此论过于偏重题目,而忽略诗文本来之意蕴。(5) 2、悼亡说 何焯在《义山诗集》中说“此悼亡之诗也。首联借童女鼓五十弦之瑟而悲,帝不可止以发端,言悲思之情,有不可得止者;次联则悲其巨化为异物;腹联又悲其不能复起之九泉,曰‘思华年’,曰‘追忆’,旨趣晓然。”(6)清冯浩、朱鹤龄、朱彝尊亦主此说。(7)近人孟心史更从李商隐的生平考证其为悼亡诗。(8)此说有一定的理论根据,可惜论及哀悼对象时往往是穿凿附会。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3、恋情说 从锦瑟二字着眼或说此为一女子之名,或说此为定情之物。如刘就认攽为其是令狐楚家的青衣。宋计敏夫《唐诗记事》则云“锦瑟,令狐之妾。”(9)苏雪林认为“锦瑟是商隐的爱情纪念物”。(10)郑绪平认为这是李商隐为其小姨所写。(11)此说纯粹为妄断,不足为信。 4、自伤说 清汪师韩在《诗学纂闻》中认为李商隐是借锦瑟以自伤。(12)此外,近人王福民亦主此说。(13)此说论据较为合理,但在解颔联时却有问题。如王福民说“‘沧海’为官场,‘月’为权臣,‘日’为君主,因而得出了‘权臣无方、’‘帝恩难得’的结论”,(14)这明显是曲意比附。 5、寄喻说 清张采田在《玉溪生年谱会笺》中认为此诗抒发了诗人对李德裕的怀念。(15)而柳文英则认为此诗“通篇的意思则是因对令狐淘居启陈情不省,感叹身世沦落不遇。”(16)此说亦过于牵强附会。 6、论诗说 因见宋代李义山诗集的课本列此诗于卷首,故主张此乃诗人综述平生之诗作。清王应奎在《柳南随笔》中就持此说。(17)钱钟书与邵德润则从形象思维的理论来说明此诗为论诗之作。(18) 7、其他 有人认为若穷尽诗意则无味,主张不要深究。如明王世贞在《全唐诗说》就说“不解则涉无谓,既解则意味都尽。”(19)梁启超也认为此诗“拆开一句句叫我解释,我连本义也解不出来,我觉得它很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20)此说过于强调知觉印象,只可作欣赏札记。 综观诸论,其中不乏客观言论,只是诸多诗评家在以意逆志时往往加入过多的妄断臆测以至穿凿附会;在知人论世时又往往将此诗实系一事,不惜曲解诗意,而不考虑诗歌的叙事与历史事实的区别。 二、解 题 汉魏六朝以前的诗歌,诗与题的关系较为松散,但自唐起,诗与题的关系开始紧密结合,诗句不仅“将题目字字写到”,“且诗意的理解往往仰赖题目提供线索”。(21)反过来说,由于唐宋之际的制题多半明确,于是“题目空泛者,往往暗示了该诗诗意反而别有所指。”(22) 《锦瑟》一诗的诗题亦引起了不少的争论,不少论者认为“锦瑟”此题只取此诗句首二字为名,实同于无题诗。如《澹周诗话》:“义山好为无题或失题之诗以寓意,非必实有所指,《锦瑟》特其一曲。其做法与《碧城》三首相同……同取首二字以为题,实亦无题。”(23)喻守真和施蛰存也同意此说。(24)此说虽有理,但也有破绽。既然李商隐有意为一种无题的诗体,为何不将风格与做法和无题诗相若的诗篇也定名为“无题”呢?故此,《锦瑟》虽似乎只取二字为题,实应有其含意。此诗确实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虽所写的事情与瑟相关,但却有所寄托。 三、索 隐 面对珠圆玉润而又扑朔迷离的诗歌境界和一大堆纷纭的臆说,开始时不免眼花缭乱,但细加寻绎,却可发现在迷离中自有线索可循,在纷纭中也不无相通之处。不少臆说,实际上是诗歌本身的吩咐的意蕴和按时在不同的读者中引起的不同感受与联想。它们往往各得其一体而未窥全豹,但不必相互排斥,如果我们根据诗人提供的线索找到它的主旨和基调,融会各种原可相通、相容或相并行的学说,也许可以做到比较接近这首诗的本来面目而不致严格其丰富的内涵,对它的艺术特点也会有比较切实的体察和认识。 律诗的首尾二联,在一般情况下较多叙事和直接抒情成分,全篇的主意也往往寓含其中,有时甚至棉百点出。而颔、腹两联往往敷衍主意,意象密度较大。此诗首联以“五十弦”的形制和“一弦一柱”所发的悲声引出“思华年”,尾联以“成追忆”回应“思”字,以“惘然”点醒华年之思的感受,已多少告诉我们:这首诗是诗人追忆华年往事,不胜惘然之作。当然这种枉然的华年身世之感,内容非常宽泛,既可以兼包诗人的悼亡之痛乃至爱情生活悲剧,也和诗人抒写诗人不幸身世、充满感伤情调的诗歌创作有关。我个人认为,伤身世、咏悼亡、述创作,对李商隐这样一位绅士凄凉、处境孤羁,“可以伤春复伤别”的诗人来说,可以说是三位一体的。锦瑟既可看作是诗人凄凉身世的一种象征,也不妨看作感伤身世诗歌创作的一种比喻,正像他在《崇让宅东亭醉后沔然有作》诗中所说:“声名佳句在,身世玉琴张。”当然根据《寓目》、《房中曲》、《西溪》等诗句,认为与怀念其妻王氏有关,其实这是互相并行的,因为在悲音之中就包括悼亡之音。 首句以锦瑟起兴。诗人面对锦瑟兴悲,发为痴语,以寄怨悼,锦瑟有多少跟弦,本无关人事,而发为人语,责以“无端”,一片痴怨之情立现。所以薛雪在《一飘诗话》里说:“此诗全在起句‘无端’二字,通体妙出,俱从此来。”(25)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条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而诗人偏要来埋怨它:锦瑟啊,你为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锦瑟而言“五十弦”,本属诗人诗中通例,如《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梦作》:“雨打湘灵五十弦”,又如“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这都说明此在诗中原无特殊用意。有人说诗人因华年近五十(按年谱,此时诗人时年四十五)而感慨年华之流逝,不禁忆起往昔的岁月。其实不然,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诗人写此决不是让人去死扣数字。因此要领会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也。宋词人贺铸《青玉案》:“锦瑟华年谁与度?”,但此联绝非写作者之华年。因为“华年”与“年华”是不同的。此“华年”不可解为年龄,而是指“少年”,正所谓青春也。“一弦一柱思华年”,意谓:诗人听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我们斗志到华年往事是非常之宽泛的,因此诗人不会仅仅只是感慨自己已流逝的青春岁月。他此时应当是“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他此时也许在怀念着已故的旗子,也许在会议生平的创作,但这一切思绪都是由鼓瑟所发出的悲声而引发的。诗人正是听到“一弦一柱”所鸣奏的悲声,不禁触动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沉浸在对华年的流逝的回忆中。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的意识在它自己看来并非是许多截成一段段的碎片。乍看起来,似乎可以用‘链条’或者‘系列’之类的字眼来描述它,其实是不恰当的。意识并不是一节节地拼起来的。”(26)由此可知,诗人的思绪此时不可能只是一种历时性的活动,即一个片段一个片段的,同时应该是共时的,许多画面同时涌现在诗人眼前。诗人睹物思人,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以往笺家一般只注意此句“逗下四句”,其实妙处还在“一弦一柱”四字。首联由“五十弦”而“一弦一柱”,是辞相续,二句由“一弦一柱”而“思华年”则是意相承,另外,此联对颔联、颈联的内容和表现是一种概括的提示,说明它们所描绘的既是瑟声,亦是诗人“思华年”是流露的心声。“乐志说”,虽不尽切合各句所写的情景,但它看出中间四句直接描绘音乐境界,还是蛮有一番鉴赏功力的。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下文如何承接。颔联的上句,用“庄周梦蝶”之典。此句关键在一“迷”字,“迷”字既形容梦境的迷离恍惚,梦中的如痴入迷,也写出梦醒后的空虚幻灭,惘然若迷。这迷离之境、迷离之情,从描绘音乐境界来说,是形容瑟声的如梦似幻,令人迷惘;从表现诗人的华年所历与身世之感来说,则正是一种象征。诗人曾在其他诗篇多次用梦幻来形容身世的变幻莫测,有时还直接用梦蝶之典。如“神女生涯原是梦”、“顾我有怀如大梦”、“怜我秋斋梦蝴蝶”、“枕寒庄蝶去”等。都可和此句互相参引。说“晓梦”正是极言幻灭之速。晓梦蝴蝶虽语出庄周,但一经诗人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此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的杜宇亦即杜鹃。“伤春”在李商隐诗中,多指忧国伤时,感伤身世,所谓“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刻意伤春复伤别”、“华年无一事,只是自伤春”。此一方面表现瑟声的哀怨凄迷,如杜鹃啼血;另一方面又象喻自己的春心春恨却托之于如杜鹃啼血的诗歌。用禽鸟之鸣以比喻自己的诗歌,诗人的诗中多有其例,如“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五更凄欲断,一书碧无情”都是显例。 由于伤身世、咏悼亡、述创作是三位一体的,故此联中也包含着诗人对亡妻的怀念。此句不刚这样理解,诗人当青春华年之时,热恋于妻子,而今妻子亡故,自己有如“春蚕到死”而且即便死后,也将如望帝把伤春之心托杜鹃而日夜哀鸣。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已达到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义待申。这时,在一切幻灭的一向中,“某中潜在的细节会突然唤起他的注意,这细节打破了他构图的平衡。”(27)那么潜在的细节是什么?当然是诗人所描绘的五色斑斓的神话传说。于是便抖出了腹联。 “沧海”之句,既有南海鲛人哭泣时眼泪话化珠的传说,也有“沧海遗珠”之典。它既是对锦瑟清寥悲苦音乐境界的描摹,又是对诗人沉沦废弃,才能不为世用的寂寞身世的一种象征。“沧海有泪”实际上也是诗人拟想亡妻还会于月明之下思念自己而夜夜哭泣流泪。诗人用换日映照下蓝田玉山上升起的丝丝轻烟远望若有近之却无开形容锦瑟鸣奏出的音乐意境飘渺朦胧,也象征自己平生的追求象“蓝田日暖玉生烟”一样可望而不可及。类似的境界或感受在诗人的其他诗篇之中也经常出现。如“浦外传光远,烟中结响微”、“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名十二层”等。钱钟书曾指出:“今不曰‘珠是泪’,而曰‘珠有泪’,以见虽化珠圆,仍含累泪热;已成珍玩,尚带酸辛,见实质而不失人气。”(28)让我们再来看诗人怎样把自己对亡妻的思念寓于其中的。相传伏羲氏之母的陵墓在蓝田玉山,唐时士女多葬于此。李商隐的旗子也葬在玉山之上。此句言玉山上,王氏的灵魂在名月下精气氤氲,如紫玉化烟,再无可寻觅。诗人在《谒山》中写到自己去蓝田玉山祭妻。“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饿冰。”妻子之逝,如水之东流,故有不胜之恨。 尾联拢束全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呼应。“此情”统指颔联、腹联所概括抒写的情事,即自己的悲剧身世的多种境界。诗句意谓: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怅惘,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枉然了。“惘然”二字概括“思华年”的全部感受,举凡迷惘、哀伤、寂寞、虚幻之情,统于二字之中。当时已然的感喟则不但强调了华年往事的可悲,而且以昔衬今,加倍渲染了今日追忆时难以禁受的怅惘和悲凉。如果说,颔联、腹联是听到瑟声涌现于脑海的岁华年情境的联翩浮想和发自心底的与瑟声相应的悲凉心声,呢么尾联就是鼓瑟结束后如梦初醒的怅惘和沉思。锦瑟的悲声停止了,在静默中却依然笼罩 着一片无边的惆怅,回荡着悠长的凄凉余韵——“繁丝何似绝言语,惆怅人间万古情!” 四、赏 析 纪晓岚评说:“以‘思华年’领起,以‘此情’二字总承,盖始有所欢,中有所阻,故追忆之而作。”(29) 这是一位富于抱负和才华的诗人在追忆悲剧性的话您时所奏出的一曲人生悲歌。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徊,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的时代中正直而又不免于软弱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心理;既不满于环境的压抑,又无力反抗环境;既有所追求想象,又时感空虚幻灭;既为自己的悲剧命运而深沉哀伤,又对造成悲剧的原因感到惘然。 从通体看,这首诗和诗人托物自寓的篇章性质是相近的。但由于他在回顾华年流逝时并没有采用通常的历叙平生的表现方式,而是将自己的悲剧身世境遇和悲剧心理幻化为一幅幅各自独立的显证性图景。这些图景具有形象的鲜明性、丰富性,又有内涵的虚泛、抽象 和朦胧等特点。这就使得他们既缺乏通常抒情方式所具有的明确性,又具有较之通常抒情方式更为丰富的暗示性,能引起读者多方面的联想。但这些含义朦胧的象征性图景,又是被约束在“思华年”和“惘然”这个范围内,因此读者在感受和理解上的某些具体差异并不影响从总体上去把握诗人的悲剧身世境遇个悲剧心理。这种总体含义的明确性和局部含义的隐约性,象征性图景的鲜明和象征性含义的朦胧构成了该诗的最大特点,同时,该诗的优点和缺点也都寓于其中。 纪晓岚所谓“中间四句迷离惝恍,所谓‘惘然’也。”(30)的确,该诗最让人捉摸不透、把握不定的就是中间四句。如果我们仔细一想,不难发现这四句所展示的象征性图景在形象的构成和意蕴的暗示方面,具有诗、画、乐三位一体的特点,它们都是借助诗歌的语言和一向,将锦瑟的各种艺术意境化为一幅幅鲜明的画面,以概括抒写其华年所历的各种人生境界和人生感受,传达他在华年时迷惘、哀伤、寂寞、怅惘的心声。这和西方的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PICASSO)的名作《格尔尼卡》(GUERNICA)表达手法相近。我们都知道《格尔尼卡》是一幅关于战争经验的画,“这幅画的内容是要用象征的手法来反映普遍性的暴力,当然也要反映格尔尼卡的惨剧,而这幅画的形式,我们已经看到,是要打破里和外的对立,要建立起一种不确定性、模糊性”(31)画家在表达战争给人们所带来的痛苦时,经理了“从极度的痛苦到表达的困难这样一个过程。画上有很多张开的嘴似乎都在呼喊,表示出极大的痛苦,但这却是一幅画,是没有声音的。通过这些张开的嘴和伸出的舌头,毕加索似乎在说,我要表达,表达这种恐惧,但艺术不能达到这一目的,我能做的只是‘我要表达’。绘画不能发出声音来,不能说话,因此艺术家要做的就是展示没有声音的呼喊。毕加索想使他的艺术达到呢感直接说出来的强烈程度,使艺术充满力量,但绘画却做不到,因此他只能表现这种没有声音的呼喊。”(32)那么我们也完全有理由认为,诗人要表达自己的迷惘、哀伤、落寞和惆怅,但是诗人不可能大叫“我迷惘”、“我内心痛苦”。因为诗贵于含蓄,歇斯底里的呼叫和呐喊是成其为诗歌的。于是诗人须把自己内心的痛苦通过物象外化出来,即形成意象。当然诗人对所需的物象是有所选择的。由于诗人此时意续万千,因此诗人也就不可能用一种具体的五香来转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便使得其所选择的物象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诗人要让其诗歌能把其内心的痛苦达到能直接说主来的程度,这样便和毕加索一样遇到了“从极度的痛苦到表达的困难”这个难题,诗人选择那些含意朦胧 的象征性图景来表达自己内心所遭受的痛苦。照样,诗歌是凝滞的语言,她被写在纸上是没有声音的。诗人所能做的只是“我要表达”,通过锦瑟来表现这种没有声音的呼喊,因而这些画面具有音乐意境、画面形象和诗歌意象的三重暗示性。这多重暗示的融会统一,一方面使得它们的意蕴显得特别丰富复杂,里一方面又使它们具有三者之美。可以说,诗、画、乐三位一体的象征暗示是该诗整体构思的根本特点。如果读者不能把握这一特点,单纯从诗歌方面去探索,势必造成误读。 中间二联所展示的象征性图景在时间、空间、情感方面尽管没有固定的次序和逻辑关系,但它们都带有悲怆、迷惘的情调,再加上工整的对仗,凄清的声韵和相关意象等多种因素的映带关系,全诗仍然具有明显的整体感,而悲怆的情感是与珠圆玉润、精丽典雅的诗歌语言和谐结合,更使这首诗体现了一种凄婉的美感。 注 释: (1)《唐诗百话》施蛰存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576页。 (2)《李商隐诗笺释方法论》颜昆阳著,台北学生书局1991年版,190页。 (3)《宋代诗话选读》张福勋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223—234页。将历来之好所分为六项。张氏忽略了一些评语是主张而非考研诗义的。 (4)《唐诗三百首诗话荟编(二)》,台北华冈出版有限公司,1970年版,308页。 (5)同上。 (6)同上,310—311页。 (7)《玉溪生诗集笺注(上)》冯浩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494页。 (8)《李义山锦瑟诗考证》孟心史撰,国立中山大学中文学会编《李商隐研究论文集》,台北天工书局,1984年,681—692页。 (9)同(4),309—310页。 (10)、(11)《李商隐锦瑟诗考证》郑绪平撰,见于《李商隐研究论文集》,702—714页。 (12)同(4),309—310页。 (15)转引自《宋代诗话选读》,224页 (16)《锦瑟诗发微》柳文英撰,见于《李商隐研究论文集》,812—821页。 (17)同(4),309页。 (18)《试解锦瑟之谜——对李义山锦瑟一诗的诠释》,邵德润撰,见于〈李商隐研究论文集 〉,822—836页。 (19)同(4) (20)《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梁启超撰,转引自葛兆光〈典故〉,〈文学遗产〉1989年第五期27页。 (21)《文学批评的视野》龚鹏程撰,台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166页。 (22)同上,167页。 (23)同(4)312页。 (24)《唐诗三百首评析》喻守真撰,香港中华书局,1976年254—255页,〈唐诗百话〉施蛰存著,579页。 (25)《一飘诗话》薛雪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9月 (26)《意识流》柳鸣九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12月,346页。 (27)A埃伦茨韦格《艺术潜在次序》。 (28)钱钟书《冯注玉溪生诗集诠评》(未刊稿),转引自周振甫〈诗词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19页。 (29)、(30)《李义山诗评辑要》沈厚塽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31)《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Fredric Jameson<Postmodernism and Theories of Culture>,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71页。 (32)同上,174—175页。 3、恋情说 从锦瑟二字着眼或说此为一女子之名,或说此为定情之物。如刘就认攽为其是令狐楚家的青衣。宋计敏夫《唐诗记事》则云“锦瑟,令狐之妾。”(9)苏雪林认为“锦瑟是商隐的爱情纪念物”。(10)郑绪平认为这是李商隐为其小姨所写。(11)此说纯粹为妄断,不足为信。 4、自伤说 清汪师韩在《诗学纂闻》中认为李商隐是借锦瑟以自伤。(12)此外,近人王福民亦主此说。(13)此说论据较为合理,但在解颔联时却有问题。如王福民说“‘沧海’为官场,‘月’为权臣,‘日’为君主,因而得出了‘权臣无方、’‘帝恩难得’的结论”,(14)这明显是曲意比附。 5、寄喻说 清张采田在《玉溪生年谱会笺》中认为此诗抒发了诗人对李德裕的怀念。(15)而柳文英则认为此诗“通篇的意思则是因对令狐淘居启陈情不省,感叹身世沦落不遇。”(16)此说亦过于牵强附会。 6、论诗说 因见宋代李义山诗集的课本列此诗于卷首,故主张此乃诗人综述平生之诗作。清王应奎在《柳南随笔》中就持此说。(17)钱钟书与邵德润则从形象思维的理论来说明此诗为论诗之作。(18) 7、其他 有人认为若穷尽诗意则无味,主张不要深究。如明王世贞在《全唐诗说》就说“不解则涉无谓,既解则意味都尽。”(19)梁启超也认为此诗“拆开一句句叫我解释,我连本义也解不出来,我觉得它很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20)此说过于强调知觉印象,只可作欣赏札记。 综观诸论,其中不乏客观言论,只是诸多诗评家在以意逆志时往往加入过多的妄断臆测以至穿凿附会;在知人论世时又往往将此诗实系一事,不惜曲解诗意,而不考虑诗歌的叙事与历史事实的区别。 二、解 题 汉魏六朝以前的诗歌,诗与题的关系较为松散,但自唐起,诗与题的关系开始紧密结合,诗句不仅“将题目字字写到”,“且诗意的理解往往仰赖题目提供线索”。(21)反过来说,由于唐宋之际的制题多半明确,于是“题目空泛者,往往暗示了该诗诗意反而别有所指。”(22) 《锦瑟》一诗的诗题亦引起了不少的争论,不少论者认为“锦瑟”此题只取此诗句首二字为名,实同于无题诗。如《澹周诗话》:“义山好为无题或失题之诗以寓意,非必实有所指,《锦瑟》特其一曲。其做法与《碧城》三首相同……同取首二字以为题,实亦无题。”(23)喻守真和施蛰存也同意此说。(24)此说虽有理,但也有破绽。既然李商隐有意为一种无题的诗体,为何不将风格与做法和无题诗相若的诗篇也定名为“无题”呢?故此,《锦瑟》虽似乎只取二字为题,实应有其含意。此诗确实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虽所写的事情与瑟相关,但却有所寄托。 三、索 隐 面对珠圆玉润而又扑朔迷离的诗歌境界和一大堆纷纭的臆说,开始时不免眼花缭乱,但细加寻绎,却可发现在迷离中自有线索可循,在纷纭中也不无相通之处。不少臆说,实际上是诗歌本身的吩咐的意蕴和按时在不同的读者中引起的不同感受与联想。它们往往各得其一体而未窥全豹,但不必相互排斥,如果我们根据诗人提供的线索找到它的主旨和基调,融会各种原可相通、相容或相并行的学说,也许可以做到比较接近这首诗的本来面目而不致严格其丰富的内涵,对它的艺术特点也会有比较切实的体察和认识。 律诗的首尾二联,在一般情况下较多叙事和直接抒情成分,全篇的主意也往往寓含其中,有时甚至棉百点出。而颔、腹两联往往敷衍主意,意象密度较大。此诗首联以“五十弦”的形制和“一弦一柱”所发的悲声引出“思华年”,尾联以“成追忆”回应“思”字,以“惘然”点醒华年之思的感受,已多少告诉我们:这首诗是诗人追忆华年往事,不胜惘然之作。当然这种枉然的华年身世之感,内容非常宽泛,既可以兼包诗人的悼亡之痛乃至爱情生活悲剧,也和诗人抒写诗人不幸身世、充满感伤情调的诗歌创作有关。我个人认为,伤身世、咏悼亡、述创作,对李商隐这样一位绅士凄凉、处境孤羁,“可以伤春复伤别”的诗人来说,可以说是三位一体的。锦瑟既可看作是诗人凄凉身世的一种象征,也不妨看作感伤身世诗歌创作的一种比喻,正像他在《崇让宅东亭醉后沔然有作》诗中所说:“声名佳句在,身世玉琴张。”当然根据《寓目》、《房中曲》、《西溪》等诗句,认为与怀念其妻王氏有关,其实这是互相并行的,因为在悲音之中就包括悼亡之音。 首句以锦瑟起兴。诗人面对锦瑟兴悲,发为痴语,以寄怨悼,锦瑟有多少跟弦,本无关人事,而发为人语,责以“无端”,一片痴怨之情立现。所以薛雪在《一飘诗话》里说:“此诗全在起句‘无端’二字,通体妙出,俱从此来。”(25)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条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而诗人偏要来埋怨它:锦瑟啊,你为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锦瑟而言“五十弦”,本属诗人诗中通例,如《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梦作》:“雨打湘灵五十弦”,又如“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这都说明此在诗中原无特殊用意。有人说诗人因华年近五十(按年谱,此时诗人时年四十五)而感慨年华之流逝,不禁忆起往昔的岁月。其实不然,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诗人写此决不是让人去死扣数字。因此要领会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也。宋词人贺铸《青玉案》:“锦瑟华年谁与度?”,但此联绝非写作者之华年。因为“华年”与“年华”是不同的。此“华年”不可解为年龄,而是指“少年”,正所谓青春也。“一弦一柱思华年”,意谓:诗人听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我们斗志到华年往事是非常之宽泛的,因此诗人不会仅仅只是感慨自己已流逝的青春岁月。他此时应当是“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他此时也许在怀念着已故的旗子,也许在会议生平的创作,但这一切思绪都是由鼓瑟所发出的悲声而引发的。诗人正是听到“一弦一柱”所鸣奏的悲声,不禁触动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沉浸在对华年的流逝的回忆中。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的意识在它自己看来并非是许多截成一段段的碎片。乍看起来,似乎可以用‘链条’或者‘系列’之类的字眼来描述它,其实是不恰当的。意识并不是一节节地拼起来的。”(26)由此可知,诗人的思绪此时不可能只是一种历时性的活动,即一个片段一个片段的,同时应该是共时的,许多画面同时涌现在诗人眼前。诗人睹物思人,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以往笺家一般只注意此句“逗下四句”,其实妙处还在“一弦一柱”四字。首联由“五十弦”而“一弦一柱”,是辞相续,二句由“一弦一柱”而“思华年”则是意相承,另外,此联对颔联、颈联的内容和表现是一种概括的提示,说明它们所描绘的既是瑟声,亦是诗人“思华年”是流露的心声。“乐志说”,虽不尽切合各句所写的情景,但它看出中间四句直接描绘音乐境界,还是蛮有一番鉴赏功力的。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下文如何承接。颔联的上句,用“庄周梦蝶”之典。此句关键在一“迷”字,“迷”字既形容梦境的迷离恍惚,梦中的如痴入迷,也写出梦醒后的空虚幻灭,惘然若迷。这迷离之境、迷离之情,从描绘音乐境界来说,是形容瑟声的如梦似幻,令人迷惘;从表现诗人的华年所历与身世之感来说,则正是一种象征。诗人曾在其他诗篇多次用梦幻来形容身世的变幻莫测,有时还直接用梦蝶之典。如“神女生涯原是梦”、“顾我有怀如大梦”、“怜我秋斋梦蝴蝶”、“枕寒庄蝶去”等。都可和此句互相参引。说“晓梦”正是极言幻灭之速。晓梦蝴蝶虽语出庄周,但一经诗人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此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的杜宇亦即杜鹃。“伤春”在李商隐诗中,多指忧国伤时,感伤身世,所谓“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刻意伤春复伤别”、“华年无一事,只是自伤春”。此一方面表现瑟声的哀怨凄迷,如杜鹃啼血;另一方面又象喻自己的春心春恨却托之于如杜鹃啼血的诗歌。用禽鸟之鸣以比喻自己的诗歌,诗人的诗中多有其例,如“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五更凄欲断,一书碧无情”都是显例。 由于伤身世、咏悼亡、述创作是三位一体的,故此联中也包含着诗人对亡妻的怀念。此句不刚这样理解,诗人当青春华年之时,热恋于妻子,而今妻子亡故,自己有如“春蚕到死”而且即便死后,也将如望帝把伤春之心托杜鹃而日夜哀鸣。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已达到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义待申。这时,在一切幻灭的一向中,“某中潜在的细节会突然唤起他的注意,这细节打破了他构图的平衡。”(27)那么潜在的细节是什么?当然是诗人所描绘的五色斑斓的神话传说。于是便抖出了腹联。 “沧海”之句,既有南海鲛人哭泣时眼泪话化珠的传说,也有“沧海遗珠”之典。它既是对锦瑟清寥悲苦音乐境界的描摹,又是对诗人沉沦废弃,才能不为世用的寂寞身世的一种象征。“沧海有泪”实际上也是诗人拟想亡妻还会于月明之下思念自己而夜夜哭泣流泪。诗人用换日映照下蓝田玉山上升起的丝丝轻烟远望若有近之却无开形容锦瑟鸣奏出的音乐意境飘渺朦胧,也象征自己平生的追求象“蓝田日暖玉生烟”一样可望而不可及。类似的境界或感受在诗人的其他诗篇之中也经常出现。如“浦外传光远,烟中结响微”、“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名十二层”等。钱钟书曾指出:“今不曰‘珠是泪’,而曰‘珠有泪’,以见虽化珠圆,仍含累泪热;已成珍玩,尚带酸辛,见实质而不失人气。”(28)让我们再来看诗人怎样把自己对亡妻的思念寓于其中的。相传伏羲氏之母的陵墓在蓝田玉山,唐时士女多葬于此。李商隐的旗子也葬在玉山之上。此句言玉山上,王氏的灵魂在名月下精气氤氲,如紫玉化烟,再无可寻觅。诗人在《谒山》中写到自己去蓝田玉山祭妻。“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饿冰。”妻子之逝,如水之东流,故有不胜之恨。 尾联拢束全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呼应。“此情”统指颔联、腹联所概括抒写的情事,即自己的悲剧身世的多种境界。诗句意谓: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怅惘,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枉然了。“惘然”二字概括“思华年”的全部感受,举凡迷惘、哀伤、寂寞、虚幻之情,统于二字之中。当时已然的感喟则不但强调了华年往事的可悲,而且以昔衬今,加倍渲染了今日追忆时难以禁受的怅惘和悲凉。如果说,颔联、腹联是听到瑟声涌现于脑海的岁华年情境的联翩浮想和发自心底的与瑟声相应的悲凉心声,呢么尾联就是鼓瑟结束后如梦初醒的怅惘和沉思。锦瑟的悲声停止了,在静默中却依然笼罩 着一片无边的惆怅,回荡着悠长的凄凉余韵——“繁丝何似绝言语,惆怅人间万古情!” 四、赏 析 纪晓岚评说:“以‘思华年’领起,以‘此情’二字总承,盖始有所欢,中有所阻,故追忆之而作。”(29) 这是一位富于抱负和才华的诗人在追忆悲剧性的话您时所奏出的一曲人生悲歌。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徊,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的时代中正直而又不免于软弱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心理;既不满于环境的压抑,又无力反抗环境;既有所追求想象,又时感空虚幻灭;既为自己的悲剧命运而深沉哀伤,又对造成悲剧的原因感到惘然。 从通体看,这首诗和诗人托物自寓的篇章性质是相近的。但由于他在回顾华年流逝时并没有采用通常的历叙平生的表现方式,而是将自己的悲剧身世境遇和悲剧心理幻化为一幅幅各自独立的显证性图景。这些图景具有形象的鲜明性、丰富性,又有内涵的虚泛、抽象 和朦胧等特点。这就使得他们既缺乏通常抒情方式所具有的明确性,又具有较之通常抒情方式更为丰富的暗示性,能引起读者多方面的联想。但这些含义朦胧的象征性图景,又是被约束在“思华年”和“惘然”这个范围内,因此读者在感受和理解上的某些具体差异并不影响从总体上去把握诗人的悲剧身世境遇个悲剧心理。这种总体含义的明确性和局部含义的隐约性,象征性图景的鲜明和象征性含义的朦胧构成了该诗的最大特点,同时,该诗的优点和缺点也都寓于其中。 纪晓岚所谓“中间四句迷离惝恍,所谓‘惘然’也。”(30)的确,该诗最让人捉摸不透、把握不定的就是中间四句。如果我们仔细一想,不难发现这四句所展示的象征性图景在形象的构成和意蕴的暗示方面,具有诗、画、乐三位一体的特点,它们都是借助诗歌的语言和一向,将锦瑟的各种艺术意境化为一幅幅鲜明的画面,以概括抒写其华年所历的各种人生境界和人生感受,传达他在华年时迷惘、哀伤、寂寞、怅惘的心声。这和西方的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PICASSO)的名作《格尔尼卡》(GUERNICA)表达手法相近。我们都知道《格尔尼卡》是一幅关于战争经验的画,“这幅画的内容是要用象征的手法来反映普遍性的暴力,当然也要反映格尔尼卡的惨剧,而这幅画的形式,我们已经看到,是要打破里和外的对立,要建立起一种不确定性、模糊性”(31)画家在表达战争给人们所带来的痛苦时,经理了“从极度的痛苦到表达的困难这样一个过程。画上有很多张开的嘴似乎都在呼喊,表示出极大的痛苦,但这却是一幅画,是没有声音的。通过这些张开的嘴和伸出的舌头,毕加索似乎在说,我要表达,表达这种恐惧,但艺术不能达到这一目的,我能做的只是‘我要表达’。绘画不能发出声音来,不能说话,因此艺术家要做的就是展示没有声音的呼喊。毕加索想使他的艺术达到呢感直接说出来的强烈程度,使艺术充满力量,但绘画却做不到,因此他只能表现这种没有声音的呼喊。”(32)那么我们也完全有理由认为,诗人要表达自己的迷惘、哀伤、落寞和惆怅,但是诗人不可能大叫“我迷惘”、“我内心痛苦”。因为诗贵于含蓄,歇斯底里的呼叫和呐喊是成其为诗歌的。于是诗人须把自己内心的痛苦通过物象外化出来,即形成意象。当然诗人对所需的物象是有所选择的。由于诗人此时意续万千,因此诗人也就不可能用一种具体的五香来转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便使得其所选择的物象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诗人要让其诗歌能把其内心的痛苦达到能直接说主来的程度,这样便和毕加索一样遇到了“从极度的痛苦到表达的困难”这个难题,诗人选择那些含意朦胧 的象征性图景来表达自己内心所遭受的痛苦。照样,诗歌是凝滞的语言,她被写在纸上是没有声音的。诗人所能做的只是“我要表达”,通过锦瑟来表现这种没有声音的呼喊,因而这些画面具有音乐意境、画面形象和诗歌意象的三重暗示性。这多重暗示的融会统一,一方面使得它们的意蕴显得特别丰富复杂,里一方面又使它们具有三者之美。可以说,诗、画、乐三位一体的象征暗示是该诗整体构思的根本特点。如果读者不能把握这一特点,单纯从诗歌方面去探索,势必造成误读。 中间二联所展示的象征性图景在时间、空间、情感方面尽管没有固定的次序和逻辑关系,但它们都带有悲怆、迷惘的情调,再加上工整的对仗,凄清的声韵和相关意象等多种因素的映带关系,全诗仍然具有明显的整体感,而悲怆的情感是与珠圆玉润、精丽典雅的诗歌语言和谐结合,更使这首诗体现了一种凄婉的美感。 注 释: (1)《唐诗百话》施蛰存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576页。 (2)《李商隐诗笺释方法论》颜昆阳著,台北学生书局1991年版,190页。 (3)《宋代诗话选读》张福勋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223—234页。将历来之好所分为六项。张氏忽略了一些评语是主张而非考研诗义的。 (4)《唐诗三百首诗话荟编(二)》,台北华冈出版有限公司,1970年版,308页。 (5)同上。 (6)同上,310—311页。 (7)《玉溪生诗集笺注(上)》冯浩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494页。 (8)《李义山锦瑟诗考证》孟心史撰,国立中山大学中文学会编《李商隐研究论文集》,台北天工书局,1984年,681—692页。 (9)同(4),309—310页。 (10)、(11)《李商隐锦瑟诗考证》郑绪平撰,见于《李商隐研究论文集》,702—714页。 (12)同(4),309—310页。 (15)转引自《宋代诗话选读》,224页 (16)《锦瑟诗发微》柳文英撰,见于《李商隐研究论文集》,812—821页。 (17)同(4),309页。 (18)《试解锦瑟之谜——对李义山锦瑟一诗的诠释》,邵德润撰,见于〈李商隐研究论文集 〉,822—836页。 (19)同(4) (20)《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梁启超撰,转引自葛兆光〈典故〉,〈文学遗产〉1989年第五期27页。 (21)《文学批评的视野》龚鹏程撰,台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166页。 (22)同上,167页。 (23)同(4)312页。 (24)《唐诗三百首评析》喻守真撰,香港中华书局,1976年254—255页,〈唐诗百话〉施蛰存著,579页。 (25)《一飘诗话》薛雪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9月 (26)《意识流》柳鸣九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12月,346页。 (27)A埃伦茨韦格《艺术潜在次序》。 (28)钱钟书《冯注玉溪生诗集诠评》(未刊稿),转引自周振甫〈诗词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19页。 (29)、(30)《李义山诗评辑要》沈厚塽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31)《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Fredric Jameson<Postmodernism and Theories of Culture>,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71页。 (32)同上,174—175页。
李商隐
简介
简介暂无
李商隐
的其它诗歌
夜雨寄北
瑶池
无题二首
无题
无题
为有
隋宫
隋宫
落花
凉思
锦瑟
贾生
寄令狐郎中
韩碑
风雨
登乐游原
筹笔驿
蝉
北青萝
春雨
汉宫词
富平少侯
二月二日
无题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柳
杜司勋
碧城
端居
齐宫词
日射
咏史
无题
赠刘蕡
霜月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马嵬
燕台诗四首
过圣女祠
初起
安定城楼
哭刘蕡
杜工部蜀中离席
无题
北齐二首
赠柳
梦泽
忆梅
十一月中旬
嫦娥
微雨
哭刘司户蕡
正月崇让宅
忆住一师
花下醉
曲江
谒山
骄儿诗
北齐二首
无题其二
无题其一
流莺
咏史二首·其二
暮秋独游曲江
晚晴
无题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月
观灯乐行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无题四首
无题
相和歌辞。王昭君
石榴
乐游原
蝶
句
龙丘途中
木兰花
游灵伽寺(以下见《统签》)
定子(此诗又见《杜牧外集》,题作隋苑)
清夜怨
垂柳
赤壁(又见《杜牧集》)
安平公诗(故赠尚书韩氏)
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卢钧)
晋昌晚归马上赠
哭虔州杨侍郎(虞卿)
送从翁东川弘农尚书幕
烧香曲
谢往桂林至彤庭窃咏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拟意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
细雨成咏献尚书河东公
木兰
朱槿花二首
寓怀
如有
城上
五月六日夜忆往岁秋与彻师同宿(知玄法师弟子僧彻)
怀求古翁
春深脱衣
有怀在蒙飞卿
思贤顿(即望贤宫也)
夜思(以下续新添诗)
井泥四十韵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骄儿诗
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咏叹不足之义也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杜悰)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
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
河阳诗
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书怀十韵寄刘韦…于此县寄居
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乐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游旧。残雪
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
和郑愚赠汝阳王孙家筝妓二十韵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萧浣)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
河内诗二首
燕台四首。冬
燕台四首。秋
燕台四首。夏
燕台四首。春
柳枝五首
喜雪
喜闻太原同院崔侍御台拜兼寄在台三二同年之什
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
和刘评事永乐闲居见寄
春日寄怀
人日即事
和人题真娘墓(真娘吴中乐妓墓在虎丘山下寺中)
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
赠田叟
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武威公王茂元也)
奉同诸公题河中任中丞新创河亭四韵之作
水斋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
题小松
寄和水部马郎中题兴德驿,时昭义已平
登霍山驿楼
赋得桃李无言
题道静院院在中条山故王颜中丞所置虢州刺史…写真存焉
寓目
子直晋昌李花(得分字)
河清与赵氏昆季宴集得拟杜工部
归来
东南
访隐
寓兴
饯席重送从叔余之梓州
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时蔡京在坐京曾为僧徒故有第五句
江上忆严五广休(一本入集外诗)
送阿龟归华
九日
僧院牡丹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高花
嘲桃
送丰都李尉
四皓庙
九月於东逢雪
柳
夜出西溪
效长吉
咏云
景阳井
故番禺侯以赃罪致不辜,事觉,母者他日过其门
南山赵行军新诗盛称游宴之洽,因寄一绝
微雨
过故崔兖海宅与崔明秀才话旧因寄旧僚杜赵李三掾
念远
幽人
戏赠张书记
撰彭阳公志文毕有感
城外
滞雨
偶题二首
夜冷
赠赵协律皙
摇落
所居永乐县久旱,县宰祈祷得雨,因赋诗
和韦潘前辈七月十二日夜泊池州城下先寄上李使君
戏题赠稷山驿吏王全
寄华岳孙逸人
寒食行次冷泉驿
南潭上亭宴集以疾后至因而抒情
过姚孝子庐偶书
永乐县所居一草一木无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书即事一章
灵仙阁晚眺寄郓州韦评事
幽居冬暮
七夕偶题
秋日晚思
春宵自遣
景阳宫井双桐
李夫人三首
海上谣
宫中曲
日高
射鱼曲
漫成五章
即日
题李上谟壁
江村题壁
闲游
县中恼饮席
奉寄安国大师兼简子蒙
因书
夜意
自贶
韦蟾(一作寄怀韦蟾)
鸾凤
李卫公(德裕)
江上
夜饮
题郑大有隐居
俳谐
细雨
商於新开路
离席
献寄旧府开封公(开封公,令狐楚也)
向晚
春游
思归
小园独酌
赠子直花下(令狐绹字子直)
乐游原
陈后宫
裴明府居止
陆发荆南始至商洛
昭州
访秋
高松
旧将军
曼倩辞
所居
寄远
假日
失猿
戏题友人壁
钧天
送王十三校书分司
寄恼韩同年二首(时韩住萧洞)
池边
奉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字戎
韩同年新居饯韩西迎家室戏赠
宋玉
随师东
写意
井络
当句有对
汉南书事
子初郊墅
览古
赠郑谠处士
复至裴明府所居
访人不遇留别馆
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
汴上送李郢之苏州
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齐梁晴云
效徐陵体赠更衣
又效江南曲
房中曲
赠句芒神
无愁果有愁曲北齐歌
槿花
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
故驿迎吊故桂府常侍有感
樱桃花下
昨日
病中早访招国李十将军遇挈家游曲江
梓州罢吟寄同舍
凤
昭肃皇帝挽歌辞三首
代贵公主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一作代公主答)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小桃园
嘲樱桃
丹丘
房君珊瑚散
赠荷花
过华清内厩门
华岳下题西王母庙
到秋
华师
同学彭道士参寥
白云夫旧居
魏侯第东北楼堂郢叔言别,聊用书所见成篇
歌舞
海上
细雨
深树见一颗樱桃尚在
行至金牛驿寄兴元渤海尚书
寄蜀客
初食笋呈座中
早起
海客
昨夜
西亭
残花
天津西望
吴宫
赠从兄阆之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圣女祠
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
即目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
十字水期韦潘侍御同年不至时韦寓居水次故郭汾宁宅
泪
龙池
过楚宫
日日
乱石
代秘书赠弘文馆诸校书
赠孙绮新及第
别智玄法师
骊山有感
代董秀才却扇
有感
旧顿(顿,宿食处也。天子行幸住宿处,亦曰顿)
自南山北归经分水岭
哀筝
喜舍弟羲叟及第上礼部魏公
风
天涯
送郑大台文南觐(郑畋)
镜槛
茂陵
相思(一作相思树上)
即目
隋宫守岁
利州江潭作(感孕金轮所)
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四皓庙
西南行却寄相送者
郑州献从叔舍人褎
寄成都高苗二从事(时二公从事商隐座主府)
一片
迎寄韩鲁州(瞻同年)
武夷山
淮阳路
崇让宅东亭醉后沔然有作
寄裴衡
即日
明禅师院酬从兄见寄
妓席暗记送同年独孤云之武昌
宿晋昌亭闻惊禽
深宫
鸳鸯
楚宫
中元作
夕阳楼
寿安公主出降
重有感
有感二首(乙卯年有感丙辰年诗成二诗纪甘露之变)
题二首后重有戏赠任秀才
和友人戏赠二首(一作和令狐八戏题)
楚宫二首(后首一作天水闲话旧事)
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
彭城公薨后赠杜二十七胜李十七潘二君…安平公门下
闻歌
银河吹笙
与同年李定言曲水闲话戏作
酬别令狐补阙
关门柳
过伊仆射旧宅
板桥晓别
野菊(又见《孙逖集》,题作咏楼前海石榴)
临发崇让宅紫薇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
过景陵
独居有怀
圣女祠
评事翁寄赐饧粥走笔为答
东阿王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兼呈畏之员外
寄在朝郑曹独孤李四同年
南朝
题汉祖庙
柳
代赠二首
楚吟
宫辞
有感
宫妓
涉洛川
梦令狐学士
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
莫愁
过郑广文旧居(郑虔)
荆山
次陕州先寄源从事
华州周大夫宴席
寄永道士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乐府诗题作杨柳枝)
袜
追代卢家人嘲堂内
代应
灯
清河
杏花
赠宇文中丞
晓起
闺情
月夕
肠
别薛岩宾
可叹
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
七夕
谢先辈防记念拙诗甚多,异日偶有此寄
送臻师二首
灞岸
荷花
五松驿
读任彦升碑
江东
汉宫
判春
促漏
蜀桐
春风
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
东还
青陵台
梓潼望长卿山至巴西复怀谯秀
华清宫
题鹅
一片
代魏宫私赠
代元城吴令暗为答
牡丹
百果嘲樱桃
樱桃答
晓坐(一云后閤)
蝶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牡丹
北楼
拟沈下贤
菊
张恶子庙
雨
壬申闰秋题赠乌鹊
夜半
玉山
壬申七夕
明神
辛未七夕
赋得鸡
公子
蜂
对雪二首
碧城三首
留赠畏之
过招国李家南园二首
三月十日流杯亭
赠庾十二朱版
李花
破镜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
席上作
垂柳
曲池
代应二首
赠宗鲁筇竹杖
月
无题二首
蝶三首
无题
桂林路中作
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
赠白道者(一作咏史第二首)
少将
九成宫(九成宫本隋仁寿宫贞观间修之以避暑因更名)
即日
风
武侯庙古柏
春日
屏风
越燕二首
岳阳楼
寄成都高苗二从事
岳阳楼
药转
无题
玄微先生
柳下暗记
妓席
少年
西溪
杨本胜说于长安见小男阿衮
子初全溪作
韩翃舍人即事
公子
蝇蝶鸡麝鸾凤等成篇
蝶
碧瓦
荆门西下
槿花二首
无题(一云阳城)
漫成三首
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
酬令狐郎中见寄
寄令狐学士
谢书
赠歌妓二首
石城
令狐八拾遗见招送裴十四归华州
离思
楚宫
柳
谑柳
北禽
西溪
饮席戏赠同舍
明日
属疾
陈后宫
桂林
代赠
听鼓
送崔珏往西川
闻著明凶问哭寄飞卿
巴江柳
咸阳
同崔八诣药山访融禅师
柳
浑河中
鄠杜马上念汉书(一云五陵怀古)
复京
南朝
街西池馆
哭刘司户二首
潭州
江亭散席循柳路吟(归官舍)
华山题王母祠
华清宫(天宝六载,改骊山温泉宫曰华清宫)
楚泽
人欲
和孙朴韦蟾孔雀咏
商於
归墅
异俗二首(时从事岭南)
题僧壁
自喜
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
崔处士
寄罗劭兴
锦瑟诗句
沧海月明珠有泪
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无端五十弦
庄生晓梦迷蝴蝶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最近文章
时间的流转:诗句“鱼雁回时写报音”在《归李江州后寄别王氏》中对岁月的诉说
愿得化为松上鹤是什么意思——专业解读名句愿得化为松上鹤
崔素娥《别韦洵美诗》中的名句赏析
不知几千里中的哲理和妙处
凤凰楼上月华寒——李节度姬
浮萍依绿水中的心境和寓意
诗歌的音乐之声:解析《怨诗效徐淑体》中诗句“空闺兮岑寂”的韵律之美
自服蓝衫居郡掾中的心境和寓意
诗歌的音乐之声:解析《长安早春》中诗句“熙熙晴煦远”的韵律之美
时间的流转:诗句“薰风浮合颖”在《嘉禾合颖》中对岁月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