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大学衍义补-明·邱濬
大学衍义补目录:
提要
卷首
卷一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一○
卷一一
卷一二
卷一三
卷一四
卷一五
卷一六
卷一七
卷一八
卷一九
卷二○
卷二一
卷二二
卷二三
卷二四
卷二五
卷二六
卷二七
卷二八
卷二九
卷三○
卷三一
卷三二
卷三三
卷三四
卷三五
卷三六
卷三七
卷三八
卷三九
卷四○
卷四一
卷四二
卷四三
卷四四
卷四五
卷四六
卷四七
卷四八
卷四九
卷五○
卷五一
卷五二
卷五三
卷五四
卷五五
卷五六
卷五七
卷五八
卷五九
卷六○
卷六一
卷六二
卷六三
卷六四
卷六五
卷六六
卷六七
卷六八
卷六九
卷七○
卷七一
卷七二
卷七三
卷七四
卷七五
卷七六
卷七七
卷七八
卷七九
卷八○
卷八一
卷八二
卷八三
卷八四
卷八五
卷八六
卷八七
卷八八
卷八九
卷九○
卷九一
卷九二
卷九三
卷九四
卷九五
卷九六
卷九七
卷九八
卷九九
卷一○○
卷一○一
卷一○二
卷一○三
卷一○四
卷一○五
卷一○六
卷一○七
卷一○八
卷一○九
卷一一○
卷一一一
卷一一二
卷一一三
卷一一四
卷一一五
卷一一六
卷一一七
卷一一八
卷一一九
卷一二○
卷一二二
卷一二三
卷一二五
卷一二六
卷一二七
卷一二八
卷一二九
卷一三○
卷一三一
卷一三二
卷一三四
卷一三五
卷一三六
卷一三八
卷一三九
卷一四○
卷一四一
卷一四二
卷一四三
卷一四四
卷一四六
卷一四七
卷一四八
卷一四九
卷一五○
卷一五一
卷一五二
卷一五三
卷一五四
卷一五五
卷一五六
卷一五七
卷一五八
卷一五九
卷一六○
卷一○
▲公铨选之法 《虞书》:禹曰:“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 蔡沈曰:“敷纳以言而观其蕴,明庶以功而考其成,旌能命德以厚其报。” 臣按:试人之法有二,曰言、曰功而已。所谓言者,《礼记》所谓“或以言扬”是也;所谓功者,《礼记》所谓“或以事举”是也。进人不以言则无以知其所有之蕴,试人不以功则无以验其所行之实,苏轼曰:“尧舜以来,进人何尝不以言,试人何尝不以功。”是则以言功为用人之法,其来尚矣。 皋陶曰:“翕(合也)受敷(布也)施,九德(即上文”宽而栗“以下九事也)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相师法也),百工惟时(及时趋事)。”
...更多
卷一一
▲严考课之法 《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 蔡沈曰:“考,核实也。三考,九载也。九载则人之贤否、事之得失可见,于是陟其明而黜其幽,赏罚明信,人人力于事功,此所以庶绩咸熙也。” 臣按:此万世考课之祖。夫三年者天道一变之节也,至于九年则三变矣,天道至于三变则人事定矣。盖人之立心行事未必皆有恒也,锐于前者或退于后,勤于始者或怠于终,今日如此而明日未必皆如此,此事则然而他事则未必然,暂则可以眩惑乎人,久则未有不败露者也。为政于三年、六年不变,固可见其概矣,安知其后何如哉?必至于九年之久而不变,则终不变矣,于是从而黜陟之。
...更多
卷一二
▲戒滥用之失 《易解》: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 《大传》曰: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 程颐曰:“六三阴柔居下之上,处非其位,犹小人宜在下,以负荷而且乘车,非其据也,必致寇夺之至。虽使所为得正,亦可鄙吝也。小人而窃盛位,虽勉为正事而气质卑下,本非在上之物,终可吝也。” 臣按:人品有君子、小人之别,而其所事亦有君子、小人之异。人君用人当随其人品而使之各事其事,则君子、小人各止其所而无有非所据而据者矣。非惟君子、小人各安其心,而天下之人亦莫不安之矣。上下相安而无暴
...更多
卷一三
△固邦本 ▲总论固本之道 《易泰》之象曰:天地交,泰。后(君也)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程颐曰:“天地交而阴阳和,则万物茂遂,所以泰也。人君当体天地通泰之象,而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生民也。财成,谓体天地交泰之道而财制成其施为之方也。辅相天地之宜,天地通泰则万物茂遂,人君体之而为法制,使民用天时、因地利,辅助化育之功,成其丰美之利也。如春气发生万物则为播植之法,秋气成实万物则为收敛之法,乃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辅助于民也。民之生必赖君上为之法制,以教率辅翼之,乃得遂其生养,是左右之也。” 朱熹曰:“泰,
...更多
卷一四
▲制民之产 《通典》曰:黄帝时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于中,则井田之原其来远矣。臣按:此井田之始。 尧遭洪水,天下分绝,使禹平水土、别九州,冀州土白壤(无块曰壤),田中中(第五);兖州土黑坟(色黑而坟起),田中下(第六);青州土白坟(土脉坟起也),田上下(第三);徐州土赤埴(土粘曰埴)坟,田上中(第二);扬州土惟涂泥(水泉湿也),田下下(第九);荆州土惟涂泥,田下中(第八);豫州土惟壤,下土坟垆(疏也),田中上(第四);梁州土青黎(黑也),田下上(第七);雍州土黄壤,田上上(第一)。九州之地,定垦者九百一十万八千二十顷。
...更多
卷一五
▲重民之事 《舜典》:咨,十有二牧(养民之官),曰食哉惟时。 朱熹曰:“王政以食为首,农事以时为先,舜言足食之道,惟在于不违农时也。” 臣按:君之所以治者以民,民之所以生者以食,食之所以足者以农,农之所以耕者以时,人君所以设为州牧以子养乎民,使之得以遂其生。欲遂其生,日食不可阙;欲足其食,农时不可违,此帝舜所以咨牧而必以食为先而勉之以时也。 帝曰:“弃,黎民阻饥(厄也),汝后稷,播(布也)时百谷。” 臣按:帝舜于咨四岳求奋事功熙帝载之后,即首命弃以仍其旧职,而后继之敷教明刑之官,则农事在所重而当先可知矣。 周公作《无逸》曰
...更多
卷一六
▲恤民之患 《书说命》: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蔡沈曰:“惟事其事,乃其有备,有备故无患也。” 臣按:先儒谓简稼器、修稼政,事乎农事,则农有其备,故水旱不能为之害。是则水旱之备,莫先于事农之事可见矣。 《诗云汉》:倬彼云汉(天河也),昭回于天(回,转也。言其光随天转也)。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馑荐(与荐通重也)臻(至也)。靡神不举(求废祀而修之),靡爱斯牲。圭璧(礼神玉)既卒(尽也),宁莫我听。 朱熹曰:“宣王承厉王之烈,内有拨乱之志,遇灾而惧,侧身修行欲销去之,天下喜于王化复行、百姓见忧,故仍叔作此诗以美之。
...更多
卷一七
▲除民之害 《禹贡》: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 《尔雅》:“九河,曰徒骇、曰太史、曰马颊、曰覆釜、曰胡苏、曰简、曰洁、曰钩盘、曰鬲津(吴程曰:九河率在河间之沧州境)。”孔颖达曰:“河分为九道,在兖州界,平原以北是。” 吕祖谦曰:“禹不惜数百里地疏为九河以分其势,善治水者不与水争利也。” 孟子曰:“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大也)水横流(不由其道,散溢妄行),泛滥于天下,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禹疏九河,瀹(亦疏通之意)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决、排皆去其壅塞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孟子曰:“禹思天下有溺者由
...更多
卷一八
▲择民之长 《周礼》:大司徒施教法于邦国(外而邦国)、都鄙(内而都鄙),使之各以教其所治民。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赒,五州为乡使之相宾。 臣按:此成周六乡之法也。合五家为比,比有长;合五比二十五家为闾,闾有胥;合四闾一百家为族,族有师;合五族为一党,党五百家,党则有正;合五党为一州,州二千五百家,州则有长;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五州而为之也,乡则有师、有老、有大夫焉。郑玄曰:“百里内为六乡,其外为六遂,乡犹今畿内之地,遂犹今外郡也。”王畿之内立为六乡而统之大司徒,亦犹
...更多
卷一九
▲分民之牧 《舜典》:肇(始也)十有二州。 朱熹曰:“中古之地但为九州,曰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禹治水作贡,亦因其旧。及舜即位,以冀、青地广,始分冀东恒山之地为并州,其东北医无闾之地为幽州,又分青之东北、辽东等处为营州,而冀州止有河内之地,今河东一路是也。” 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厚也)德(有德之人)允(信也)元(仁厚之人)而难(拒绝也)任人(包藏凶恶之人),蛮夷率服。” 朱熹曰:“牧养民之官十二,牧十二州之牧也。舜言足食之道惟在于不违农时也,柔者宽而抚之也,能者扰而习之也,远近之势如此,先其略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后汉·安世高
(明)陆容撰
李弥逊
清·潘杓灿
邹必显
王通
(西漢)戴聖
(南北朝)傅昭
宋·史温
關尹子
唐·张为
清·张宗良
清·骆如龙
(宋)司马光 主编
清·杜臻
明·黄姬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