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大学衍义补-明·邱濬
大学衍义补目录:
提要
卷首
卷一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一○
卷一一
卷一二
卷一三
卷一四
卷一五
卷一六
卷一七
卷一八
卷一九
卷二○
卷二一
卷二二
卷二三
卷二四
卷二五
卷二六
卷二七
卷二八
卷二九
卷三○
卷三一
卷三二
卷三三
卷三四
卷三五
卷三六
卷三七
卷三八
卷三九
卷四○
卷四一
卷四二
卷四三
卷四四
卷四五
卷四六
卷四七
卷四八
卷四九
卷五○
卷五一
卷五二
卷五三
卷五四
卷五五
卷五六
卷五七
卷五八
卷五九
卷六○
卷六一
卷六二
卷六三
卷六四
卷六五
卷六六
卷六七
卷六八
卷六九
卷七○
卷七一
卷七二
卷七三
卷七四
卷七五
卷七六
卷七七
卷七八
卷七九
卷八○
卷八一
卷八二
卷八三
卷八四
卷八五
卷八六
卷八七
卷八八
卷八九
卷九○
卷九一
卷九二
卷九三
卷九四
卷九五
卷九六
卷九七
卷九八
卷九九
卷一○○
卷一○一
卷一○二
卷一○三
卷一○四
卷一○五
卷一○六
卷一○七
卷一○八
卷一○九
卷一一○
卷一一一
卷一一二
卷一一三
卷一一四
卷一一五
卷一一六
卷一一七
卷一一八
卷一一九
卷一二○
卷一二二
卷一二三
卷一二五
卷一二六
卷一二七
卷一二八
卷一二九
卷一三○
卷一三一
卷一三二
卷一三四
卷一三五
卷一三六
卷一三八
卷一三九
卷一四○
卷一四一
卷一四二
卷一四三
卷一四四
卷一四六
卷一四七
卷一四八
卷一四九
卷一五○
卷一五一
卷一五二
卷一五三
卷一五四
卷一五五
卷一五六
卷一五七
卷一五八
卷一五九
卷一六○
卷一四四
▲内外之限(下) 《论语》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无也)管仲,吾其被发左衽(衣衿)矣。朱熹曰:“匡,正也。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 臣按:孔子于他章尝小管仲之器,而于此则大其功,盖以其事功言也。朱子谓汉高祖、唐太宗未可谓之仁人,然战国至暴秦其祸极矣,高祖出而平定天下;隋末残虐尤甚,太宗出而扫除以致贞观之治,此二君者岂非仁者之功邪?管仲之功亦犹是也。 孟子曰:“周公兼(并之也)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 又曰:“《诗》(《鲁颂宫》之篇)曰:‘戎狄是膺(击也),荆(楚本号)舒(近楚国)是惩,
...更多
卷一四六
▲征讨绥和之义(上) 《周易既济》: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程颐曰:“高宗,商之高宗也。天下之事既济而远伐暴乱也,威武可及而以救民为心,乃王者之事也。唯圣贤之君则可,若骋威武、忿不服、贪土地,则残民肆欲也。三年克之,见其劳惫之甚。” 朱熹曰:“三年克之,言其久而后克,戒不可轻动之意。”郑汝谐曰:“以高宗之盛,而伐鬼方犹三年而后克之,其可用小人而启多事之源乎?无事之世,舍内治而幸边功者,皆小人启之也。” 臣按:先儒谓威武可及而以救民为心,乃王者之事也,唯圣贤之君则可。高宗,商中兴之君,虽不至于圣亦不可不谓之贤君也
...更多
卷一四七
▲征讨绥和之义(下) 《左传》:襄公四年,晋悼公曰:“然则莫如和戎乎?”魏绛曰:“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荐(草也)居(狄人逐水草而居),贵货易(轻也)土,土可贾焉,一也;边鄙不耸,民狎(习也)其野,穑人成功,二也;戎狄事晋,四邻振动,诸侯威怀,三也;以德绥戎,师徒不勤,甲兵不顿(坏也),四也;鉴于后羿而用德度,远至迩安,五也。君其图之。”公说,使魏绛盟诸戎。 臣按:此后世和戎之始。 襄公十一年,郑人赂晋侯以歌钟二肆(列也)及其枿磬、女乐二八,晋侯以乐之半赐魏绛,曰:“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更多
卷一四八
▲修攘制御之策(上) 《诗序》曰:文武以《天保》以上治内,《采薇》以下治外,始于忧勤,终于逸乐。 臣按:或处乎内,或居乎外,天造地设而以山川为之疆域,所以别生分类而使之毋相混淆、毋相侵越也。是以自古圣帝明王必严内外之辨,所以治内者必详必慎而无一事之不备,所以治外者必严必密而无一隙之可乘,此其所以忧勤于其始而逸乐于其终也欤。 又曰:《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 孙觉曰:“《小雅》,王道之序,凡其所言皆纪纲人伦,惠养万物,君臣相遇以诚而知群下之乐苦,遣使劳还,恩意愈笃,反复以自治为先,故能周道中兴,夷狄远迹。夫以夷狄之患虽盛
...更多
卷一四九
▲修攘制御之策(下)
宋太宗时,张齐贤奏曰:“圣人举事动在万全,百战百胜,不若不战而胜,若重之慎之,劲敌不足吞矣。自古疆场之难,非尽由外国,亦多边吏扰而致之,若缘边诸寨抚御得人,但使峻垒深沟、蓄力养锐以逸自处,宁我致人,李牧所以称良将于赵,用此术也。择卒不如择将,任力不及任人,如是,则边鄙宁矣。夫边鄙宁则辇运减,辇运减则河北人民获休息矣,获休息则田业时而蚕织广,务农积谷以实边用,且敌人之心亦择利避害,安肯投死地而为寇哉?”又曰:“家六合者以天下为心,岂止争尺寸之事、角强弱之势而已?是故圣人先本
...更多
卷一五○
▲守边固圉之略(上) 《诗小雅出车》之三章曰:王(周王)命南仲(大将),往城于方(朔方)。出车彭彭,旗(交龙为旗)央央(鲜明)。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威名光显)南仲,玁狁于襄(除也,言胜之)。 程颐曰:“城朔方而狁之难除,守备为本,不以攻战为先也。” 臣按:朔方之地,自三代已为边地,汉人城之以遏敌之内侵,宋始废其城而弃其地,程氏谓御敌之道,守备为本,不以攻战为先,乃帝王之要法,万世所当遵守者也。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命有司坏(补其阙薄)城郭,戒门闾,修键(锁须)闭(锁筒),慎管龠(锁匙),固封疆,备边竟(境同),完要塞
...更多
卷一五一
▲守边固圉之略(下) 武帝元朔二年,卫青出云中,西至高阙,遂至陇西,捕首虏数千,走白羊楼烦王,取河南地为朔方郡。主父偃言:“河南地肥饶,外阻河,蒙恬城之以逐匈奴,省转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公卿皆不便,上竟用偃计,立朔方郡,募民徒者十万口,筑城缮寨,因河为固,转漕甚远,自山东咸被其劳,费数十百巨万,府库并虚。 臣按:汉立朔方郡即赫连勃勃命叱干阿利蒸土筑城之处,所谓夏州是也。后秦姚兴以赫连勃勃为安北将军,镇朔方,勃勃僭称天王,建国曰夏,命其臣叱干阿利发岭北夷夏十万人于朔方永北黑水之南营起都城,号为统万,命其秘书监胡义周作颂,曰:
...更多
卷一五二
▲列屯遣戍之製 《詩序》:《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時,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狁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帥遣戍役以守衛中國,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車》以勞還、《杕杜》以勤歸也。 程頤曰:“毒民而不由其上,則人懷敵愾之心矣。”又曰:“古者戍役,兩期而還。今年春暮行,明年夏代者至,複留備秋,至過十一月而歸。又明年中(仲同)春至,春暮遣次戍者。每秋與冬初,兩番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 熊禾曰:“北部畏暑耐寒,又秋氣折膠則弓弩可用,故秋冬易為侵暴,每留屯以防。” 臣按:程頤前所言者,萬世為民用兵之大義;後所言者,萬世遣戍留屯之常製。
...更多
卷一五三
▲四方夷落之情(上) 《周礼》: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 王知禹曰:“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非特图也,又掌其地焉,东方曰夷其种有四,南方曰蛮其种有八,东南曰闽其种有七,西北曰貉其种有九,西方曰戎其种有五,北方曰狄其种有六,自邦国、都鄙至于夷、蛮、闽、貉、戎、狄,虽有内外之殊,然先王之政一视而同仁,其人民之所聚、财用之所出、九谷之所生、六畜之所产,其数要不可以不辨也,其利不可不知也。” 臣按:天地之大德曰生,而其所以生者以
...更多
卷一五四
▲四方夷落之情(中) 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薰鬻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驼、驴、羸(与骡同)、駃騠(生三日而超其母)、騊駼(生北海)、驒奚(駏驉也)。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常居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无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肉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其俗,宽则随畜,因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铁杷小矛也)。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
...更多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姜子牙
宋·梁克家
陆羽
宋·任越庵
明·西湖逸士
(清)祝纯嘏
歐陽競無
清·胡渊
(宋)袁燮
(清)吴广成
唐·薛易简
清·鲁九皋
清·张惠言
(清)嚴可均 輯
清·叶天士
胡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