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遼海叢書-(近人)金毓黻 主編
遼海叢書目录:
遼小史序
遼小史
金小史卷一
金小史卷二
金小史卷三
金小史卷四
金小史卷五
金小史卷六
金小史卷七
金小史卷八
遼方鎮年表序
上京
東京
南京
中京
西京
彰武
黃龍
遼興
武定
金方鎮年表卷上
金方鎮年表卷下
渤海國記自敘
渤海國記上篇
渤海國記中篇
渤海國記下篇
渤海國記跋
渤海國記校錄
松漠記聞卷上
松漠記聞卷下
松漠補遺
敘
自序
扈從東巡日錄卷上
扈從東巡日錄卷下
扈從東巡附錄
柳邊紀略自序
柳邊紀略卷一
柳邊紀略卷之二
柳邊紀略卷三
柳邊紀略卷四
柳邊紀略卷五
鳳城瑣錄
附朝鮮軼事
附朝鮮世系考
瀋故序
瀋故卷一
瀋故卷二
瀋故卷三
瀋故卷四
序
灤陽錄卷之一
灤陽錄卷之二
燕臺再游錄(朝鮮)柳得恭 撰
序
凡例
遼東河東地方總圖
遼東河西地方總圖
遼東都司治衞山川地理圖
廣寜山川地理圖
廣寜右屯衛山川地理圖
義州山川地理圖
廣寜左中屯衛山川地理圖
寜遠衛山川地理圖
廣寜前屯衛山川地理圖
開原山川地理圖
開原控帶外夷山川圖
鐵嶺衞山川地理圖
瀋陽中衞山川地理圖
海州衞山川地理圖
盖州衞山川地理圖
復州衞山川地理圖
金州衞山川地理圖
遼東志卷一
遼東志卷二
遼東志卷三
遼東志卷四
遼東志卷五
遼東志卷六
遼東志卷七
遼東志卷八
遼東志卷九
後序
遼東志解題
遼東志校勘記
敘
全遼志凡例
全遼志卷一
全遼志卷二
全遼志卷三
全遼志卷四
全遼志卷五
全遼志卷之六
全遼志後序
全遼志校勘記
敘
纂修姓氏
遼陽州志凡例
東京城圖
遼陽州城圖
遼陽州圖
遼陽州志卷一
遼陽州志卷二
遼陽州志卷三
遼陽州志卷四
遼陽州志卷五
遼陽州志卷六
遼陽州志卷七
遼陽州志卷八
遼陽州志卷九
遼陽州志卷
遼陽州志卷十一
遼陽州志卷十二
遼陽州志卷十三
遼陽州志卷十四
遼陽州志卷十五
遼陽州志卷十六
遼陽州志卷十七
遼陽州志卷十八
遼陽州志卷十九
遼陽州志卷二十
遼陽州志卷二十一
遼陽州志卷二十二
遼陽州志卷二十三
遼陽州志卷二十四
遼陽州志卷二十五
遼陽州志卷二十六
遼陽州志卷二十七
遼陽州志卷二十八
志後跋
鐵嶺縣志敘
同修縣志姓氏
鐵嶺縣志卷上
鐵嶺縣志卷下
鐵嶺縣志序
凡例
編纂姓氏
縣治疆域圖
縣治城池圖
鐵嶺縣志卷上
鐵嶺縣志卷下
序
修志姓氏
錦州府志圖
輿地圖
醫巫閭山圖
府城圖
府署圖
廳署圖
府學圖
圖記
錦州府志卷一
錦州府志卷二
錦州府志卷三
錦州府志卷四
錦州府志卷五
錦州府志卷六
錦州府志卷七
錦州府志卷八
錦州府志卷九
錦州府志卷十
跋一
跋
塔子溝紀略序
凡例
塔子溝輿圖
塔子溝紀略卷一
塔子溝紀略卷二
塔子溝紀略卷三
塔子溝紀略卷四
塔子溝紀略卷五
塔子溝紀略卷六
塔子溝紀略卷七
塔子溝紀略卷八
塔子溝紀略卷九
塔子溝紀略卷十
塔子溝紀略卷十一
塔子溝紀略卷十二
序
岫巖志略
岫巖志略
岫巖志略卷一
岫巖志略卷二
岫巖志略卷三
岫巖志略卷四
岫巖志略卷五
岫巖志略卷六
岫巖志略卷七
岫巖志略卷八
岫巖志略卷九
岫巖志略卷十
敘
瀋陽紀程 【 道光己丑年】 江寧何汝霖撰
瀋陽紀程 吳縣潘祖蔭撰
瀋陽紀程附錄
東北輿地釋略卷一
東北輿地釋略卷二
東北輿地釋略卷三
東北輿地釋略卷四
黑龍江圖凡例
黑龍江總圖說
齊齊哈爾城圖說
黑龍江城圖說
墨爾根城圖說
布特哈圖說
呼倫貝爾圖說
呼蘭城圖說
呼蘭廳
綏化廳
入發庫門道
入喜峯口道
醫閭先生集序
卷首
醫閭先生集卷一
醫閭先生集卷三
醫閭先生集卷四
醫閭先生集卷五
醫閭先生集卷六
醫閭先生集卷之 【 之:衍文】 七
醫閭先生集卷八
醫閭先生集卷九
書醫閭先生集後
耕煙草堂詩鈔卷一
古意五首
隨家嚴赴詩社與錢牧齋杜于皇程穆倩汪湛若諸前輩賦淮陰釣臺得寒字 【 時年十二歲】
耕煙草堂詩鈔卷二
耕煙草堂詩鈔卷三
耕煙草堂詩鈔卷四
跋
附錄
序
慶芝堂詩集卷一
慶芝堂詩集卷二
慶芝堂詩集卷三
慶芝堂詩集卷四
慶芝堂詩集卷五
慶芝堂詩集卷六
慶芝堂詩集卷七
慶芝堂詩集卷八
慶芝堂詩集卷九
慶芝堂詩集卷十
慶芝堂詩集卷十一
慶芝堂詩集卷十二
慶芝堂詩集卷十三
慶芝堂詩集卷十四
慶芝堂詩集卷十五
慶芝堂詩集卷十六
慶芝堂詩集卷十七
慶芝堂詩集卷十八
跋一
記
跋二
序一
序二
在園雜志卷一
在園雜志卷二
在園雜志卷三
在園雜志卷四
跋
校刻常理齋愛吟草序
愛吟草
愛吟草附錄一
愛吟前草
愛吟草附錄二
題跋
敘
解脫紀行錄
附錄(行吟雜錄)
序一
序二
三槐書屋詩鈔卷一
三槐書屋詩鈔卷二
三槐書屋詩鈔卷三
三槐書屋詩鈔卷四
三槐書屋詩鈔跋
皇清書史敘例
皇清書史卷首
皇清書史卷一
皇清書史卷二
皇清書史卷三
皇清書史卷四
皇清書史卷五
皇清書史卷六
皇清書史卷七
皇清書史卷八
皇清書史卷九
皇清書史卷十
皇清書史卷十一
皇清書史卷十二
皇清書史卷十三
皇清書史卷十四
皇清書史卷十五
皇清書史卷十六
皇清書史卷十七
皇清書史卷十八
皇清書史卷十九
皇清書史卷二十
皇清書史卷二十一
皇清書史卷二十二
皇清書史卷二十三
皇清書史卷二十四
皇清書史卷二十五
皇清書史卷二十六
皇清書史卷二十七
皇清書史卷二十八
皇清書史卷二十九
皇清書史卷三十
皇清書史卷三十一
皇清書史卷三十二
皇清書史卷末
皇清書史附錄
皇清書人別號錄
畫家知希錄自序
畫家知希錄卷一
畫家知希錄卷二
畫家知希錄卷三
畫家知希錄卷四
畫家知希錄卷五
畫家知希錄卷六
畫家知希錄卷七
畫家知希錄卷八
畫家知希錄卷九
自序
述例
遼文萃卷一
遼文萃卷二
遼文萃卷三
遼文萃卷四
遼文萃卷五
遼文萃卷六
遼文萃卷七
遼史藝文志補證一卷
黃華集敘目
黃華集卷第一
黃華集卷第二
黃華集卷第三
黃華集卷第四
黃華集卷第五
黃華集卷第六
黃華集卷第七
黃華集卷第八
附錄
原序
欽定四庫全書提要
雙溪醉隱集卷一
雙溪醉隱集卷二
雙溪醉隱集卷三
雙溪醉隱集卷四
雙溪醉隱集卷五
雙溪醉隱集卷六
原跋
李鐵君先生文鈔敘
李鐵君先生文鈔卷上
李鐵君先生文鈔卷下
叙
含中集卷一
含中集卷二
含中集卷三
含中集卷四
含中集卷五
含中睫巢兩集校錄
瑤峰集敘
瑤峰集卷上
瑤峰集卷下
瑤峰集附錄
兩漢紀字句異同考 (清)蔣國祚 撰
指頭畫說 (清)高秉 撰
序
白石道人傳
白石道人歌曲卷一
白石道人歌曲卷二
白石道人歌曲卷三
白石道人歌曲卷四
白石道人歌曲卷五
白石道人歌曲卷六
白石道人歌曲別集
白石道人歌曲跋
白石道人年譜 (近人)陳思 撰
清真居士年譜 (近人)陳思 撰
稼軒先生年譜 (近人)陳思 撰
全遼備考 (清)林佶 撰
東三省輿地圖說 (清)曹廷杰 撰
東北邊防輯要 (清)曹廷杰 撰
西伯利東偏紀要 (清)曹廷杰 撰
序
凡例
盛京疆域考卷一
盛京疆域考卷二
盛京疆域考卷三
盛京疆域考卷四
盛京疆域考卷五
盛京疆域考卷六
圖
錦縣志卷一
錦縣志卷二
錦縣志卷三
錦縣志卷四
錦縣志卷五
錦縣志卷六
錦縣志卷七
錦縣志卷八
圖
廣寧縣志卷一
廣寧縣志卷二
廣寧縣志卷三
廣寧縣志卷四
廣寧縣志卷五
廣寧縣志卷六
圖
寧遠州志卷一
寧遠州志卷二
寧遠州志卷三
寧遠州志卷四
寧遠州志卷五
寧遠州志卷六
寧遠州志卷七
寧遠州志卷八
蓋平縣志 (清)駱雲 纂輯
開原縣志 (清)劉起凡 考定 周志煥 校輯
布特哈志略敘
布特哈志略自敘
歷代沿革
村落姓氏
人物
古蹟
謌謠
經政
東布特哈地方所設之縣鎮
西布特哈地方所設縣鎮 【 附礦場】
翰苑 (唐)張楚金 撰 (唐)雍公叡 注
使遼語錄 (宋)陳襄 撰
遼東行部志 (金)王寂 撰
鴨江行部志 (金)王寂 撰
遼紀 (明)田汝成 撰
遼陽聞見錄 (清)顧雲 撰
耳書 (清)佟世思 撰
鮓話 (清)佟世思 撰
旗軍志 (清)金德純 撰
嘉慶東巡紀事 (清)撰人不詳
蜀軺紀程 (清)文祥 撰
巴林紀程 (清)文祥 撰
四庫全書輯永樂大典本書目 (清)孫馮翼 編
永樂大典書目考敘
凡例
永樂大典書目考卷一
永樂大典書目考卷二
永樂大典書目考卷三
永樂大典書目考卷四
楝亭書目卷一
楝亭書目卷二
楝亭書目卷三
楝亭書目卷四
敘
瀋館錄卷一
瀋館錄卷二
瀋館錄卷三
瀋館錄卷四
瀋館錄卷五
瀋館錄卷六
瀋館錄卷七
瀋陽日記(附錄:水使公行狀) (朝鮮)宣若海 撰
雪屐尋碑錄敘
雪屐尋碑錄跋
卷首
凡例
雪屐尋碑錄卷一
雪屐尋碑錄卷二
雪屐尋碑錄卷三
雪屐尋碑錄卷四
雪屐尋碑錄卷五
雪屐尋碑錄卷六
雪屐尋碑錄卷七
雪屐尋碑錄卷八
雪屐尋碑錄卷九
雪屐尋碑錄卷十
雪屐尋碑錄卷十一
雪屐尋碑錄卷十二
雪屐尋碑錄卷十三
雪屐尋碑錄卷十四
雪屐尋碑錄卷十五
雪屐尋碑錄卷十六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
奏摺
職名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卷一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卷二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卷三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卷四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卷五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卷六
夢鶴軒楳澥詩鈔序
夢鶴軒楳澥詩鈔題詞
夢鶴軒楳澥詩鈔卷一
夢鶴軒楳澥詩鈔卷二
夢鶴軒楳澥詩鈔卷三
夢鶴軒楳澥詩鈔卷四
附洪北江贈楳澥先生詩 【 卷葹閣集】
跋(一)
跋(二)
跋(三)
自序
易原卷一
易原卷二
易原卷三
易原卷四
易原卷五
易原卷六
易原卷七
易原卷八
易原卷九
易原卷十
易原卷十一
易原卷十二
易原卷十三
易原卷十四
易原卷十五
易原卷十六
自序
劉序
毛詩多識卷一
毛詩多識卷二
毛詩多識卷三
毛詩多識卷四
毛詩多識卷五
毛詩多識卷六
毛詩多識卷七
毛詩多識卷八
毛詩多識卷九
毛詩多識卷十
毛詩多識卷十一
毛詩多識卷十二
跋
慧珠閣詩 (清)多隆阿 撰
毛詩古樂音序
義例
毛詩古樂音卷一
毛詩古樂音卷二
毛詩古樂音卷三 【 音韻正上】
毛詩古樂音卷四 【 音韻正下】
夢月軒詩鈔 (清)張玉綸 撰
零葉(一)
零葉(二)
大元大一統志卷
大元大一統志卷
大元大一統志卷第五百四十四
大元大一統志卷第五百四十五
大元大一統志卷第五百四十八
大元大一統志卷第五百四十九
大元大一統志卷第五百五十
大一統志卷第六百三十四
大一統志第七百三十
大一統志卷第七百三十一
大元大一統志卷
大元大一統志卷
大元大一統志卷第七百九十
大元大一統志卷
大元大一統志卷第七百九十二
大元大一統志輯本卷一
大元大一統志輯本卷二
大元大一統志輯本卷三
大元大一統志輯本卷四
一 導言
二 編纂及刊行
三 名稱及體例
四 資料
五 殘本
六 佚文
七 與元史地理志之異同
八 與明一統志之異同
九 餘論
元史
祕書監志 【 一作祕書志】
經世大典序錄 【 蘇天爵】
齊乘序 【 蘇天爵】
文淵閣書目 【 楊士奇】
菉竹堂書目 【 卷六 葉盛】
國史經籍志 【 焦竑】
續文獻通考 【 王圻】
四庫全書總目 【 卷六十八】
傳是樓書目 【 徐乾學】
千頃堂書目 【 卷八 黃虞稷】
居易錄 【 卷一 王士禎】
潛邱剳記 【 卷四補刻唐百家詩選 閻若璩】
補遼金元藝文志 【 倪燦 盧文弨】
元史藝文志 【 錢大昕】
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 【 卷十 瞿鏞】
宋元本行格表
郘亭知見傳本書目 【 卷五 莫友芝】
四庫簡明目標注 【 邵懿辰】
跋元大一統志殘本 【 錢大昕】
元大一統志殘本跋 【 吳騫】
元大一統志 【 吳壽暘】
北平圖書館善本書目 【 趙萬里】
大元大一統志
大元大一統志 【 日本青山定雄】
遼海叢書總目提要 (近人)金毓黻 撰
遼海叢書·附錄
序
《松漠紀聞》批注
《扈從東巡日錄》批注
《柳邊紀略》批注
《鳳城瑣錄》批注
《瀋故》批注
《全遼志》批注
《塔子溝紀略》批注
《岫岩志略》批注
《東北輿地釋略》批注
《黑龍江輿圖說》批注
《東三省輿地圖說》批注
《西伯利東偏紀要》批注
《東北邊防輯要》批注
《盛京疆域考》批注
《寧遠州志》批注
《翰苑》批注
《遼東行部志》批注
《大元大一統志》輯本批注
記
乾隆甲戌春秉瑛奉伯父養於儀徵官署即擬刊伯父詩囊橐蕭然三年未果都轉德州盧公謀選遼東三老集錄稿中什二三去因檢三年中居真州所作隨意付剞劂廬江陳葑池侍御秉瑛同年友也讀而驚之索觀全集秉瑛以未有雕本對戊寅春調任昭文侍御遣信相問且致金助犁棗費伯父欲勿受秉瑛曰鑴書非不義也侍御與姪敦夙契且甚愛伯父詩姑受之以為藉可乎乃益以一歲俸錢急鳩工不三月而蕆厥事計四言古體廿五首騷體十三首樂府廿八首五言古體二百七十一首七言古體五十六首五言近體四百三首七言近體二百六十三首五言長律十六首五言絕句一百六十三首七言絕句七十四首共得詩一千三百一十二首為卷十八秉瑛少孤鞠於伯父
...更多
跋二
外王父戴遂堂先生慶芝堂詩集十八卷乾隆戊寅藍輝舅氏初刻於昭文縣署江左間有傳本後舅氏移官甘肅又移貴州往來數千里板藏友人處年久散失先母戴太宜人屢命搜葺重梓問世而傳鈔譌脫至不可讀徧訪親故亦絕少善本逡巡未果道光戊子 【 道復】 捧檄來吳專心訪求歷五六載始得原刻紙墨完好因亟加繕寫體例卷帙悉遵其舊於道光乙未重付剞劂蓋距舅氏初刻之時七十餘年矣私幸不終負太宜人之命又傷太宜人不獲親見其成編也是集顯而幾晦晦而仍顯雖若有數存乎其間而太宜人表章先人之心惓惓不釋遂使七十年來遺詩僅存江左者猶得重見舅氏初刻之本一經校刊頓還舊觀嗚呼何可忘也外王父在當時與李鐵君陳石
...更多
序一
古今風尚各擅一代如清談著于晉小說著於唐雖稗野之語多有裨於正史近代談部說家有櫟園書影鈍翁說鈴西陂筠廊偶筆悔菴艮齋雜說漁洋之居易錄池北偶談分甘餘話諸種短則微言雋永長則駢辭贍麗皆竊義於晉唐之殘編固有所本也予欲彙成稗海為萬年太平頭白汗青之助但削牘浩繁疲精費日久縈于懷亦非細事矣今遊淮南又讀在園雜志或紀官制或載人物或訓雅釋疑或考古博物即夷堅諾皐幻誕詼諧之事莫不游衍筆端核而典暢而韻有似宋人蘇黃小品蓋晉唐之後又一機軸也曾南豐曰所謂良史者有四長焉其明足以周萬事之理其道足以適天下之用其智足以通難知之意其義足以發難顯之情今觀雜志四長已備孰謂小品不足以臚
...更多
序二
余少習舉子業鍵戶吚唔其于五車二酉未能寓目及壯以門廕通籍服官終日滿眼風塵勞形案牘更無暇也乃年逾周甲而足跡未能半天下故耳所聞目所見身所親歷之事無多今值河工久慶安瀾得于退食餘閒焚香靜坐或與二三賓友煮茗清談偶有記憶輒書一紙投篋中積漸成帙一日啟與孫輩指說客有見者曰曷付梓余曰昔人著書立說或窮天文地理務為高遠或搜諸子百家以顯祕奧其次亦有所託以寄恩怨而存諷刺余則無是何梓為客曰乾坤經史昔人言之詳矣若恩怨私情也諷刺微詞也古來文人才士往往以此受謗皆無足取是帙正以陳言務去無恩怨無諷剌方使閱者怡情益智何況所志者昭代之制度名公之經濟其他文翰詩詞新聞俗諺即日用
...更多
在園雜志卷一
遼海劉廷璣撰
歲甲午聖壽六旬有一是為本命元辰普天瑞應不勝詳敷四海內壽臻百齡奏請建坊以表熙朝人瑞者如福建巡撫滿公保具題德化縣老人百歲鎮守寧古塔將軍孟公俄洛具題李三年百有三歲直隸巡撫趙公弘燮具題文安縣原任副將馬自新妻徐氏百歲江南巡撫張公伯行具題山陽縣張氏百歲湖廣巡撫劉公殿衡具題江夏縣歐陽氏百歲陝西巡撫永公泰具題醴泉縣丘氏百歲咸于甲午同登期頤是壽域弘開之徵也又山東巡撫蔣公陳錫具題李氏一產四男若一產三男者甚多是戶口廣裕之徵也再浙閩總督范公時崇隨駕熱河每賜御用食饌內有硃紅色大米飯一種傳旨云此本無種其先特產上苑只一兩
...更多
在園雜志卷二
遼海劉廷璣
華光殿宴聯句餘韻
題屈原祠
徐州使院
內宴應制
題齊山翠微亭
湳牙山
普安道中
入緬取賊早發金沙江
軍回
寄涇州守李宏
蠅
梅子
塔頂
題壁
...更多
在園雜志卷三
遼海劉廷璣撰
詞曲莫溯剏始近則考之嘯旨唐孫廣謂某君授王母母授南極真人遞至廣成子風后嘯父務光堯舜禹其說甚誕後晉孫登蘇門一嘯猶襲其傳登仙去此道湮沒不復聞矣雖有權輿正畢十五章十二法徒具空文心傳無授究何益哉迨風雅變為騷賦樂府五言七言詩體化為詩餘及南北詞曲而填詞家猶名其譜曰嘯餘亦存餼羊之義耳
舊弋陽腔乃一人自行歌唱原不用眾人幫合但較之崑腔則多帶白作曲以口滾唱為佳而每段尾聲仍自收結不似今之後臺眾和作喲喲囉囉之聲也西江弋陽腔海鹽浙腔猶存古風他處絕無矣近今且變弋陽腔為四平腔京腔衞腔甚且等而下之為
...更多
在園雜志卷四
遼海劉廷璣撰
壬子癸丑冬春間有浙東單友遊京師能為扶乩之技余適無事延之書齋者數月頃刻畫沙詩詞不下數百頗多佳句有出人意表者為時已久散失居多今就其僅存篋笥者數十首鈔之
李青蓮
花睡
鳥夢
呂道人
武陵老人徐福
弄玉
王喬
謝靈運
張騫
回道人
<
...更多
跋
憶辛酉壬戌間履端隨先君子檢討公官京師時觀察公方髣髴陸生入洛之歲仲華拜袞之年常過邸舍與先君子論詩稱忘年交記先君子曾語履端曰當今詩人接踵新城商丘者必以劉中翰在園為最謹識不敢忘今未刻篋衍集中先君子手鈔葛莊諸詩尚在履端自壬午冬備員山陽校官職卑務閒時追隨觀察公學詩回想當年京邸趨庭緒語忽忽若前日事觀察公喜著書一日出在園雜志示履端曰雜志上下卷不過就余耳之所聞目之所見身之所閱歷隨筆志之積久成帙非有成見作文字觀竊附兔園冊子藉供水天閑話已耳履端受而讀之不禁悚然曰是書也覈事物之原流貫天人之同異稱名邇寄意遠可以發人忠孝之思動人勸懲之志令人隨事謹飭不敢放佚
...更多
校刻常理齋愛吟草序
今昭忠祠享祀金川死事諸臣吾鄉常君紀與焉常君號理齋家於盛京城北九十里之棲霞堡為人貌奇偉性尚忼爽文思清拔尤嗜吟咏余蚤年耳其名介同學高君惟欽慈君惺圃以訂交丁丑理齋登進士丙戌謁選銓曹時余以計偕入都因得朝夕過從縱談今古益服君之學識卓邁殊不可及既而余以不第去理齋 【 齊:齋】 遂捧檄入蜀余方以百里其所優為而以彼清才逸氣遇山水之奇將大有所發抒此行為不虛矣何意不數年而金川搆逆理齋竟死於賊余初聞之竊歎夫豕突狼奔之際玉石俱焚不知其臨難之狀何如也是時余已入翰林求之國史昭忠傳則但云登春遇害別無紀載此外無可問詢惟付之太息而已乙未余以先君憂歸里理齋之弟顯齋純
...更多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柳宗元
刘义庆
龙榆生
谢会心
唐·李冲昭
宋·晁说之
唐·房玄龄
晋·王弼
明·周怡
清·朱仕玠
(宋)钱塘陈思
晋·范宁
清·刘衡
清·蒲松龄
苏武
(宋)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