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遼海叢書-(近人)金毓黻 主編
遼海叢書目录:
遼小史序
遼小史
金小史卷一
金小史卷二
金小史卷三
金小史卷四
金小史卷五
金小史卷六
金小史卷七
金小史卷八
遼方鎮年表序
上京
東京
南京
中京
西京
彰武
黃龍
遼興
武定
金方鎮年表卷上
金方鎮年表卷下
渤海國記自敘
渤海國記上篇
渤海國記中篇
渤海國記下篇
渤海國記跋
渤海國記校錄
松漠記聞卷上
松漠記聞卷下
松漠補遺
敘
自序
扈從東巡日錄卷上
扈從東巡日錄卷下
扈從東巡附錄
柳邊紀略自序
柳邊紀略卷一
柳邊紀略卷之二
柳邊紀略卷三
柳邊紀略卷四
柳邊紀略卷五
鳳城瑣錄
附朝鮮軼事
附朝鮮世系考
瀋故序
瀋故卷一
瀋故卷二
瀋故卷三
瀋故卷四
序
灤陽錄卷之一
灤陽錄卷之二
燕臺再游錄(朝鮮)柳得恭 撰
序
凡例
遼東河東地方總圖
遼東河西地方總圖
遼東都司治衞山川地理圖
廣寜山川地理圖
廣寜右屯衛山川地理圖
義州山川地理圖
廣寜左中屯衛山川地理圖
寜遠衛山川地理圖
廣寜前屯衛山川地理圖
開原山川地理圖
開原控帶外夷山川圖
鐵嶺衞山川地理圖
瀋陽中衞山川地理圖
海州衞山川地理圖
盖州衞山川地理圖
復州衞山川地理圖
金州衞山川地理圖
遼東志卷一
遼東志卷二
遼東志卷三
遼東志卷四
遼東志卷五
遼東志卷六
遼東志卷七
遼東志卷八
遼東志卷九
後序
遼東志解題
遼東志校勘記
敘
全遼志凡例
全遼志卷一
全遼志卷二
全遼志卷三
全遼志卷四
全遼志卷五
全遼志卷之六
全遼志後序
全遼志校勘記
敘
纂修姓氏
遼陽州志凡例
東京城圖
遼陽州城圖
遼陽州圖
遼陽州志卷一
遼陽州志卷二
遼陽州志卷三
遼陽州志卷四
遼陽州志卷五
遼陽州志卷六
遼陽州志卷七
遼陽州志卷八
遼陽州志卷九
遼陽州志卷
遼陽州志卷十一
遼陽州志卷十二
遼陽州志卷十三
遼陽州志卷十四
遼陽州志卷十五
遼陽州志卷十六
遼陽州志卷十七
遼陽州志卷十八
遼陽州志卷十九
遼陽州志卷二十
遼陽州志卷二十一
遼陽州志卷二十二
遼陽州志卷二十三
遼陽州志卷二十四
遼陽州志卷二十五
遼陽州志卷二十六
遼陽州志卷二十七
遼陽州志卷二十八
志後跋
鐵嶺縣志敘
同修縣志姓氏
鐵嶺縣志卷上
鐵嶺縣志卷下
鐵嶺縣志序
凡例
編纂姓氏
縣治疆域圖
縣治城池圖
鐵嶺縣志卷上
鐵嶺縣志卷下
序
修志姓氏
錦州府志圖
輿地圖
醫巫閭山圖
府城圖
府署圖
廳署圖
府學圖
圖記
錦州府志卷一
錦州府志卷二
錦州府志卷三
錦州府志卷四
錦州府志卷五
錦州府志卷六
錦州府志卷七
錦州府志卷八
錦州府志卷九
錦州府志卷十
跋一
跋
塔子溝紀略序
凡例
塔子溝輿圖
塔子溝紀略卷一
塔子溝紀略卷二
塔子溝紀略卷三
塔子溝紀略卷四
塔子溝紀略卷五
塔子溝紀略卷六
塔子溝紀略卷七
塔子溝紀略卷八
塔子溝紀略卷九
塔子溝紀略卷十
塔子溝紀略卷十一
塔子溝紀略卷十二
序
岫巖志略
岫巖志略
岫巖志略卷一
岫巖志略卷二
岫巖志略卷三
岫巖志略卷四
岫巖志略卷五
岫巖志略卷六
岫巖志略卷七
岫巖志略卷八
岫巖志略卷九
岫巖志略卷十
敘
瀋陽紀程 【 道光己丑年】 江寧何汝霖撰
瀋陽紀程 吳縣潘祖蔭撰
瀋陽紀程附錄
東北輿地釋略卷一
東北輿地釋略卷二
東北輿地釋略卷三
東北輿地釋略卷四
黑龍江圖凡例
黑龍江總圖說
齊齊哈爾城圖說
黑龍江城圖說
墨爾根城圖說
布特哈圖說
呼倫貝爾圖說
呼蘭城圖說
呼蘭廳
綏化廳
入發庫門道
入喜峯口道
醫閭先生集序
卷首
醫閭先生集卷一
醫閭先生集卷三
醫閭先生集卷四
醫閭先生集卷五
醫閭先生集卷六
醫閭先生集卷之 【 之:衍文】 七
醫閭先生集卷八
醫閭先生集卷九
書醫閭先生集後
耕煙草堂詩鈔卷一
古意五首
隨家嚴赴詩社與錢牧齋杜于皇程穆倩汪湛若諸前輩賦淮陰釣臺得寒字 【 時年十二歲】
耕煙草堂詩鈔卷二
耕煙草堂詩鈔卷三
耕煙草堂詩鈔卷四
跋
附錄
序
慶芝堂詩集卷一
慶芝堂詩集卷二
慶芝堂詩集卷三
慶芝堂詩集卷四
慶芝堂詩集卷五
慶芝堂詩集卷六
慶芝堂詩集卷七
慶芝堂詩集卷八
慶芝堂詩集卷九
慶芝堂詩集卷十
慶芝堂詩集卷十一
慶芝堂詩集卷十二
慶芝堂詩集卷十三
慶芝堂詩集卷十四
慶芝堂詩集卷十五
慶芝堂詩集卷十六
慶芝堂詩集卷十七
慶芝堂詩集卷十八
跋一
記
跋二
序一
序二
在園雜志卷一
在園雜志卷二
在園雜志卷三
在園雜志卷四
跋
校刻常理齋愛吟草序
愛吟草
愛吟草附錄一
愛吟前草
愛吟草附錄二
題跋
敘
解脫紀行錄
附錄(行吟雜錄)
序一
序二
三槐書屋詩鈔卷一
三槐書屋詩鈔卷二
三槐書屋詩鈔卷三
三槐書屋詩鈔卷四
三槐書屋詩鈔跋
皇清書史敘例
皇清書史卷首
皇清書史卷一
皇清書史卷二
皇清書史卷三
皇清書史卷四
皇清書史卷五
皇清書史卷六
皇清書史卷七
皇清書史卷八
皇清書史卷九
皇清書史卷十
皇清書史卷十一
皇清書史卷十二
皇清書史卷十三
皇清書史卷十四
皇清書史卷十五
皇清書史卷十六
皇清書史卷十七
皇清書史卷十八
皇清書史卷十九
皇清書史卷二十
皇清書史卷二十一
皇清書史卷二十二
皇清書史卷二十三
皇清書史卷二十四
皇清書史卷二十五
皇清書史卷二十六
皇清書史卷二十七
皇清書史卷二十八
皇清書史卷二十九
皇清書史卷三十
皇清書史卷三十一
皇清書史卷三十二
皇清書史卷末
皇清書史附錄
皇清書人別號錄
畫家知希錄自序
畫家知希錄卷一
畫家知希錄卷二
畫家知希錄卷三
畫家知希錄卷四
畫家知希錄卷五
畫家知希錄卷六
畫家知希錄卷七
畫家知希錄卷八
畫家知希錄卷九
自序
述例
遼文萃卷一
遼文萃卷二
遼文萃卷三
遼文萃卷四
遼文萃卷五
遼文萃卷六
遼文萃卷七
遼史藝文志補證一卷
黃華集敘目
黃華集卷第一
黃華集卷第二
黃華集卷第三
黃華集卷第四
黃華集卷第五
黃華集卷第六
黃華集卷第七
黃華集卷第八
附錄
原序
欽定四庫全書提要
雙溪醉隱集卷一
雙溪醉隱集卷二
雙溪醉隱集卷三
雙溪醉隱集卷四
雙溪醉隱集卷五
雙溪醉隱集卷六
原跋
李鐵君先生文鈔敘
李鐵君先生文鈔卷上
李鐵君先生文鈔卷下
叙
含中集卷一
含中集卷二
含中集卷三
含中集卷四
含中集卷五
含中睫巢兩集校錄
瑤峰集敘
瑤峰集卷上
瑤峰集卷下
瑤峰集附錄
兩漢紀字句異同考 (清)蔣國祚 撰
指頭畫說 (清)高秉 撰
序
白石道人傳
白石道人歌曲卷一
白石道人歌曲卷二
白石道人歌曲卷三
白石道人歌曲卷四
白石道人歌曲卷五
白石道人歌曲卷六
白石道人歌曲別集
白石道人歌曲跋
白石道人年譜 (近人)陳思 撰
清真居士年譜 (近人)陳思 撰
稼軒先生年譜 (近人)陳思 撰
全遼備考 (清)林佶 撰
東三省輿地圖說 (清)曹廷杰 撰
東北邊防輯要 (清)曹廷杰 撰
西伯利東偏紀要 (清)曹廷杰 撰
序
凡例
盛京疆域考卷一
盛京疆域考卷二
盛京疆域考卷三
盛京疆域考卷四
盛京疆域考卷五
盛京疆域考卷六
圖
錦縣志卷一
錦縣志卷二
錦縣志卷三
錦縣志卷四
錦縣志卷五
錦縣志卷六
錦縣志卷七
錦縣志卷八
圖
廣寧縣志卷一
廣寧縣志卷二
廣寧縣志卷三
廣寧縣志卷四
廣寧縣志卷五
廣寧縣志卷六
圖
寧遠州志卷一
寧遠州志卷二
寧遠州志卷三
寧遠州志卷四
寧遠州志卷五
寧遠州志卷六
寧遠州志卷七
寧遠州志卷八
蓋平縣志 (清)駱雲 纂輯
開原縣志 (清)劉起凡 考定 周志煥 校輯
布特哈志略敘
布特哈志略自敘
歷代沿革
村落姓氏
人物
古蹟
謌謠
經政
東布特哈地方所設之縣鎮
西布特哈地方所設縣鎮 【 附礦場】
翰苑 (唐)張楚金 撰 (唐)雍公叡 注
使遼語錄 (宋)陳襄 撰
遼東行部志 (金)王寂 撰
鴨江行部志 (金)王寂 撰
遼紀 (明)田汝成 撰
遼陽聞見錄 (清)顧雲 撰
耳書 (清)佟世思 撰
鮓話 (清)佟世思 撰
旗軍志 (清)金德純 撰
嘉慶東巡紀事 (清)撰人不詳
蜀軺紀程 (清)文祥 撰
巴林紀程 (清)文祥 撰
四庫全書輯永樂大典本書目 (清)孫馮翼 編
永樂大典書目考敘
凡例
永樂大典書目考卷一
永樂大典書目考卷二
永樂大典書目考卷三
永樂大典書目考卷四
楝亭書目卷一
楝亭書目卷二
楝亭書目卷三
楝亭書目卷四
敘
瀋館錄卷一
瀋館錄卷二
瀋館錄卷三
瀋館錄卷四
瀋館錄卷五
瀋館錄卷六
瀋館錄卷七
瀋陽日記(附錄:水使公行狀) (朝鮮)宣若海 撰
雪屐尋碑錄敘
雪屐尋碑錄跋
卷首
凡例
雪屐尋碑錄卷一
雪屐尋碑錄卷二
雪屐尋碑錄卷三
雪屐尋碑錄卷四
雪屐尋碑錄卷五
雪屐尋碑錄卷六
雪屐尋碑錄卷七
雪屐尋碑錄卷八
雪屐尋碑錄卷九
雪屐尋碑錄卷十
雪屐尋碑錄卷十一
雪屐尋碑錄卷十二
雪屐尋碑錄卷十三
雪屐尋碑錄卷十四
雪屐尋碑錄卷十五
雪屐尋碑錄卷十六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
奏摺
職名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卷一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卷二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卷三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卷四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卷五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卷六
夢鶴軒楳澥詩鈔序
夢鶴軒楳澥詩鈔題詞
夢鶴軒楳澥詩鈔卷一
夢鶴軒楳澥詩鈔卷二
夢鶴軒楳澥詩鈔卷三
夢鶴軒楳澥詩鈔卷四
附洪北江贈楳澥先生詩 【 卷葹閣集】
跋(一)
跋(二)
跋(三)
自序
易原卷一
易原卷二
易原卷三
易原卷四
易原卷五
易原卷六
易原卷七
易原卷八
易原卷九
易原卷十
易原卷十一
易原卷十二
易原卷十三
易原卷十四
易原卷十五
易原卷十六
自序
劉序
毛詩多識卷一
毛詩多識卷二
毛詩多識卷三
毛詩多識卷四
毛詩多識卷五
毛詩多識卷六
毛詩多識卷七
毛詩多識卷八
毛詩多識卷九
毛詩多識卷十
毛詩多識卷十一
毛詩多識卷十二
跋
慧珠閣詩 (清)多隆阿 撰
毛詩古樂音序
義例
毛詩古樂音卷一
毛詩古樂音卷二
毛詩古樂音卷三 【 音韻正上】
毛詩古樂音卷四 【 音韻正下】
夢月軒詩鈔 (清)張玉綸 撰
零葉(一)
零葉(二)
大元大一統志卷
大元大一統志卷
大元大一統志卷第五百四十四
大元大一統志卷第五百四十五
大元大一統志卷第五百四十八
大元大一統志卷第五百四十九
大元大一統志卷第五百五十
大一統志卷第六百三十四
大一統志第七百三十
大一統志卷第七百三十一
大元大一統志卷
大元大一統志卷
大元大一統志卷第七百九十
大元大一統志卷
大元大一統志卷第七百九十二
大元大一統志輯本卷一
大元大一統志輯本卷二
大元大一統志輯本卷三
大元大一統志輯本卷四
一 導言
二 編纂及刊行
三 名稱及體例
四 資料
五 殘本
六 佚文
七 與元史地理志之異同
八 與明一統志之異同
九 餘論
元史
祕書監志 【 一作祕書志】
經世大典序錄 【 蘇天爵】
齊乘序 【 蘇天爵】
文淵閣書目 【 楊士奇】
菉竹堂書目 【 卷六 葉盛】
國史經籍志 【 焦竑】
續文獻通考 【 王圻】
四庫全書總目 【 卷六十八】
傳是樓書目 【 徐乾學】
千頃堂書目 【 卷八 黃虞稷】
居易錄 【 卷一 王士禎】
潛邱剳記 【 卷四補刻唐百家詩選 閻若璩】
補遼金元藝文志 【 倪燦 盧文弨】
元史藝文志 【 錢大昕】
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 【 卷十 瞿鏞】
宋元本行格表
郘亭知見傳本書目 【 卷五 莫友芝】
四庫簡明目標注 【 邵懿辰】
跋元大一統志殘本 【 錢大昕】
元大一統志殘本跋 【 吳騫】
元大一統志 【 吳壽暘】
北平圖書館善本書目 【 趙萬里】
大元大一統志
大元大一統志 【 日本青山定雄】
遼海叢書總目提要 (近人)金毓黻 撰
遼海叢書·附錄
序
《松漠紀聞》批注
《扈從東巡日錄》批注
《柳邊紀略》批注
《鳳城瑣錄》批注
《瀋故》批注
《全遼志》批注
《塔子溝紀略》批注
《岫岩志略》批注
《東北輿地釋略》批注
《黑龍江輿圖說》批注
《東三省輿地圖說》批注
《西伯利東偏紀要》批注
《東北邊防輯要》批注
《盛京疆域考》批注
《寧遠州志》批注
《翰苑》批注
《遼東行部志》批注
《大元大一統志》輯本批注
愛吟草
瀋陽常紀著
甲申之冬予以計偕入都凡途次所經往往形諸吟詠及在都下時與諸同人唱酬後選授西充途中名勝亦間有所作戊子新正時方鎖印無事因檢舊作失去者已過半矣用手錄其存者藏之篋衍聊以誌予之夙好云爾元宵前一日書於西充官舍
○甲申冬入都親友祖餞留此別之
朔氣肅寒威霜重秋風老駕言向長安親朋羣祖道斗酒慰遠行悵惘離亭草丈夫志四方致身苦不早兒女別離情那能鬱懷抱揮手登車去雲山方浩浩回首望鄉樹咫尺阻歡笑從茲天一方願言各相保
○曉過大石橋
...更多
愛吟草附錄一
恩卹道崇慶牧常君殉節錄
武功張洲撰
常崇慶行狀
與王給諫致常崇慶行狀書
與王慎徽應山令
同王司馬祭崇慶州牧常君文
祭殉節崇慶牧常君文
崇慶牧常君殉節詩
常公輓詩
常公輓詩
奉題贈中憲大夫四川崇慶州牧常君殉難紀略後
讀四川崇慶牧遼東常君
...更多
愛吟前草
瀋陽常紀著
序
雜興十五首
雜興
初春晚眺
溪上偶成
賦得老樹著花無醜枝
賦得輕燕受風斜
憶癸酉春夏與奉峨兄讀書於城南之保安寺甚自得也時有秦先生者山東快士喜堪輿精占卜聚談者屢遂訂交焉今日各有所就而風流雲散如此追感不勝惘惘因賦絕句九首呈奉峨兄
清溪
閒居偶成
...更多
愛吟草附錄二
附錄二
序
慈惺圃庚寅草
癸巳草
◆附刻慈惺圃寄常理齋詩序
慈惺圃名國璋字奉峨惺圃其號也與常理齋居相近同學素契時相唱酬癸酉惺圃舉於鄉理齋猶未第也及理齋仕蜀惺圃尚家居郵筒往來遙為賡和不異曩時至戊戌腥 【 腥:惺】 圃始捷南宮官農曹而理齋死於難已六年又七年惺圃亦卒於京邸矣惺圃之逝也一子方幼理齋之廕嗣衣軒已為唐縣宰聞其喪來弔見書笥紛然狼籍家人舁敝簏於庭將焚廢紙衣軒恐其有當存也止而撿之則愛吟草殉節錄及惺圃自為詩
...更多
題跋
序
上卷
下卷
◆集錄愛吟草題跋序
余既刻常理齋愛吟草及殉節錄以示京師士大夫見之者無弗賞歎於是欣然各為題跋牋楮之投殆無虛日積久漸多遂成卷軸余既一一檢讀隨以付梓凡如干首續來者猶未已也夫昔嶺之事往矣理齋之著作其散佚者亦多矣乃越十數年之久廕嗣克家遺筆忽出於塵埃烈蹟不埋於灰燼一旦冠裳之族各有一理齋在心目間而命筆抒詞使理齋之才華氣節烜赫如昨日事豈偶然歟故是錄也可以上承昭忠慰忠之表章可以下為孝子賢臣之風勵而或長篇鉅什或古調清歌和平之音則一唱
...更多
敘
川江之險甲天下聞者色變比于譚虎勞人墨客詩狀其險者夥矣然詩而不記記而不詳老坡之遊石鐘所以歎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同年笠庵金君天下之壯士也年二十許宰黔中往時充神京鉛運使出峽江以解脫紀行記經而詩緯之纍然成帙蓋其學贍故援据詳其才雄故論斷確偉哉笠庵使挾其所有出入侍從備天子顧問行祕書豈足道哉抑余所以奇笠庵不在此夫贍於學學人也雄於才才人也天下之大具笠庵之才之學者宜皆可以為笠庵之記與詩然前乎笠庵者固未嘗為笠庵之所為而必待笠庵今日之自為者何歟今夫乘舟于囿盪而變色地非甚險而猶爾者膽弱故也今使履厚寸之木簸漾於驚湍飛澇中而又飌師怒號于其上猛獸奇鬼嵯岈逼伺
...更多
解脫紀行錄
錦州金科豫笠庵未定稿
解脫之義何倣乎曰倣乎峩眉之坡名峩眉之坡之名又何昉乎曰昔東坡遊峩眉峯出以解脫名坡蓋言峩眉之高登者莫不躡虛履險魂驚膽裂始得躋其絕頂迨至出山後向之巉岏絕獻至此而盡而舍危就坦有解脫之樂焉余于丁未夏奉使之京由敘永至重慶赴巴東川江之險莫此為甚而由巴東至東湖以下則江平水穩可計程而至其出險就夷不啻坡之由峩眉而解脫也爰取以紀吾行
夏六月己亥日向午自敘永城外鐵爐灘登舟行三十里暝艤舟老君營庚子五鼓啟行四十里至大灘水勢急激然石少尚易下又十里許陡聞水聲如雷殷殷絕壁下夾岸怪石攢空奔濤競
...更多
附錄(行吟雜錄)
行吟雜錄
錦州金科豫笠庵撰
雨際楊湖巖司馬招飲署中歸遲有作
五日小雨登永寧城遠眺
舟次
卜居覺林寺漫興二首
登浮圖絕頂縱目
曉渡渝江
登真武山覽勝二首
夏日小雨同人讌集覺林寺之聞犀堂分韻得七絕二首限十二文
新秋遣懷戲贈劉玉齋並柬秦思齋明府
覺林八景<
...更多
序一
文必徵實詩貴憑虛然運實於虛文之道能通乎詩則其詣絕而其境超矣余未能詩而酷好音韻如陶靖節不解音律興至撫琴不自嫌其無絃也廿年前連城太翁館余於府上時午亭公年未及望以就外傳遂疏款洽迨今年己卯其封翁復處余以西席而午亭公適家居待銓因得聞議論識風采焉暇以詩冊示余讀之喜其清新刻露絕無餖飣陳因之氣廻思數年前耳公之文名者久矣孰知公之風雅宜人如是乎公作秀才時乙丑在留都迎鑾獻賦與朝鮮奉使諸臣往復最久酬和亦多如朴慈菴南濟卿李學山金清山者莫不恨相見之晚至若宏文館學士洪樗菴尚書司郎高竹軒臨別贈言有觀君之才及君之貌絕非久留林泉下者勉之勉之之語然則人言豈欺我哉年來東
...更多
序二
敘
人之富貴貧賤莫不有命存焉至於學識之淺深似非氣數之所得而拘也而余則以為人之愚智與人之窮通皆若有命存焉而非可以預必也何則人有意於為學而苦於無自及得一二良師友而處之非其地遇之非其時雖欲從之末由也又有一人焉未嘗知學之為貴也而有一二良師友為之誘掖之獎勸之其人亦漸與之化而不自知至於生非其地事非其為而適然相遇以至於多聞多見而實非從前意料之所及者是豈偶爾者哉嘉慶己未余赴瀋陽應童子試與楳澥先生相遇於治中署前見其春風和氣心識為有道人也乃蒙垂訊遂同請謁時以同試故並晤其二公子焉及余已游庠瀕 【 瀕:頻】 年肄業於書院而楳澥又
...更多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韩方明
清·袁枚
清·笠翁先生
(明)徐宏祖
清·王士端
清·无垢道人
宋·李保
(唐)王洙
(清)倚云氏著
元·李冶
宋·方逢辰
咸淳玉峰续志
胡仔
宋·王栐
明·夏旦
元·李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