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和陶神释

和陶神释

和陶神释评点


《和陶神释》一首诗,是苏轼表达自己对人生变迁和时光流转的感慨之作。诗中以自然界的事物为引子,抒发出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易变的伤感之情。诗人用“二子本无我,其初因物著”的开头,暗示人自身的存在本来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只是受物质世界的束缚而有所表现。接着,他用“岂惟老变衰,念念不如故”的句子,表达了人随着时光推移,不可避免地老去和衰退的命运,内心的念想也随之不如从前。这种对光阴流逝的感叹在古代的文人诗歌中是非常常见的主题之一。苏轼深知凡人不是金石,不能永恒存在,他对诗中的陶仙子提出了疑问:“安得长托附。”表示人不可能像陶仙子那样长久地寄托于山水之间。接下来,他提到不宜追随老子的言论,也不应该过分迷信佛教的信仰。他提到“仙山与佛国,终恐无是处”,表达了对神仙和佛教境界是否真实存在的疑虑。最后,诗人“甚欲随陶”,表达了对追求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向往。整首诗深邃而典雅,字句间句读之间婉转飘逸,展示了苏轼细腻的情感和诗歌的巧妙构思。同时,文中还更加富含了古代文人独有的修辞和表达方式,如使用“之乎者也兮”,增加了几分古拙之感。总之,这首《和陶神释》以其情感真挚、意境空灵而被后人所推崇,被誉为苏轼的杰作之作。

苏轼的其它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