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仆所至,未尝出游。过长芦,闻复禅师病甚,不可不一问。既见,则有间矣。明日,阻风,复留,见之。作三绝句,呈闻复,并请转呈参寥子,各赋数首

仆所至,未尝出游。过长芦,闻复禅师病甚,不可不一问。既见,则有间矣。明日,阻风,复留,见之。作三绝句,呈闻复,并请转呈参寥子,各赋数首原文


亦知壶子不死,敢问老聃所游。瑟瑟寒松露骨,眈眈病虎垂头。

仆所至,未尝出游。过长芦,闻复禅师病甚,不可不一问。既见,则有间矣。明日,阻风,复留,见之。作三绝句,呈闻复,并请转呈参寥子,各赋数首评点


苏轼的《仆所至,未尝出游。过长芦,闻复禅师病甚,不可不一问。既见,则有间矣。明日,阻风,复留,见之。作三绝句,呈闻复,并请转呈参寥子,各赋数首》是一首颇具深意的诗作。苏轼以文士的身份游历世间,却从未有机会前往复禅师所在的地方,直到经过长芦后,听闻复禅师病重,于是决定向他请教。苏轼以古拙的文风,妙用繁体字,营造出一种古老而典雅的氛围。诗中,苏轼借用老聃(即复禅师)和壶子(神仙)的形象,表达了对神秘力量的探索和对生死之谜的思考。他自谦地问老聃所游之处,暗示自己对世事未能洞悉。他形容枯寒的松树露出裸露的树干,揭示了寂寥而隐秘的世界。他又以垂头低垂的病虎形象,象征着老聃身体的衰弱和内心的苦闷。诗中穿插了几个繁体字,如寒松、病虎等,使诗的意境更加深远。古拙的文风、优雅的形象和婉转的语言,更加凸显了诗人思考生死,追求真理的态度。整首诗读来,令人唏嘘不已,似乎悟到了生命的奥秘。诗作以虚实相生、寓意含蓄的手法,将苏轼渴望知道老聃所游之处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笔下的瑟瑟寒松和眈眈病虎也犹如一幅幅画卷,直抵人心。总之,苏轼的《仆所至,未尝出游。过长芦,闻复禅师病甚,不可不一问。既见,则有间矣。明日,阻风,复留,见之。作三绝句,呈闻复,并请转呈参寥子,各赋数首》从形象到意境、从字句到音律,都展现了苏轼卓越的才华和诗人的深刻思考,使人仿佛置身于苏轼的心境之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无限哲理和美好之处。之乎者也兮,真不虚也之乎者也。

苏轼的其它诗歌

仆所至,未尝出游。过长芦,闻复禅师病甚,不可不一问。既见,则有间矣。明日,阻风,复留,见之。作三绝句,呈闻复,并请转呈参寥子,各赋数首诗句